山東麓經涉縣,過漳河,爬上峻極關,向東插到沙河,終於在一個初冬的黑夜從沙河、永年之間跨過了敵人深溝加碉堡嚴密封鎖的平漢鐵路。當晚,我冀南部隊向日軍進行襲擊以引開敵人的注意,這群學生兵才得以順利透過。當然,這是曾思玉大隊長透過與冀南軍區部隊聯絡並瞭解情況後,才採取的行動。
他們跨過平漢路後,在大平原上行走,很快就進入了魯西平原。這一次小小的“長征”,400 多學生兵,迂迴行軍1000 多千米,在3個月的時間裡,歷經艱險和困難,一槍未發,一人未減,在友區、敵區、根據地、游擊區縱橫穿行,終於全部安全到達了第一個落腳點——魯西地區第115師獨立旅駐地。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勝利。這次曾思玉不僅帶來了400多名朝氣蓬勃的年輕幹部,而且讓每個班從太行山總部背來了10套蘇聯外文局出版的精裝本《聯共(布)黨史》(共200多部)。此書在敵後可以說是一份極珍貴的精神食糧。
這次行動,對這一群從課堂上走出來的學生兵來說,無疑是增加了敵後抗日遊擊戰爭的感性知識。這百多個日日夜夜的行軍,可以說是“抗大”的又一個進修班。學員們親自實踐了行軍、宿營、偵察、警戒,親自接觸了根據地的幹部和群眾。其實,大隊長曾思玉比學生兵大不了幾歲,但他那嚴謹幹練、十分標準的紅軍軍事幹部的機靈、睿智的精神狀態,他那平易近人、淳樸寬厚的風度,處處都給大家樹立了榜樣。學生兵們覺得不論哪一方面都應該跟他學習,因而對他的命令、指示都樂於接受,樂於執行;而結果又往往證明他的命令和指示是完全正確的。一路行軍,他事先要計劃,要安排路線。路上他始終走在隊伍的前面,隨時觀察瞭解沿途的情況。他有一匹馬,但沒有見他騎過;他有一個年紀很小卻很能幹的警衛員,但也只不過給他打飯、打水而已。學生兵們都覺得他無時不在自己身邊,十分信賴他。
初冬,魯西平原上晴空萬里,瀕臨東平湖的岱廟鎮迎來了又一個晴朗溫煦的早晨。獨立旅旅長楊勇,這位年輕的紅軍指揮員,在一座普通農舍裡迎來了曾與他並肩戰鬥過的戰友——曾思玉。1年前他們同在第686團,楊勇是團長,他是政治處主任。故友重逢,興高采烈,說了別後的思念之情,也談了魯西根據地開創的經過。楊勇向他介紹了目前的形勢:這裡是一個很好的根據地,有黨的工作基礎,有大批的老黨員、老同志在抗日初期開創的局面,也有幾十萬善良淳厚、不願當亡國奴的群眾。這裡雖然不十分富庶,比起山區卻又優越性多一些。。因此,我們黨和部隊在這裡堅持長期抗日遊擊戰爭的條件已經初步具備,今後要全力以赴地在這個地區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談話中,楊勇特別向曾思玉介紹說:魯西這一帶是一個古老的戰場。範縣東北有一個村子叫道口,實際上叫馬陵道口,就是戰國時代孫臏大戰龐涓,用誘兵之計使龐涓孤軍深入,最後把他困於大樹下,萬箭齊發使他憤而自殺的那個馬陵道。往東,就是水滸傳故事發生地水泊梁山了。東平湖在夏秋季有方圓數百里的湖面,沿岸有許多村子都與梁山英雄們的戰鬥故事相關。例如張青營就是孫二孃開店賣人肉包子的地方,陽穀縣的沙堌堆就是武松打虎的景陽崗,袁口、靳口就是朱貴施號箭的金沙灘,崑山、岱廟就是阮小五、阮小七的家鄉,小吳就是軍師吳用的三家村。。此外,西南的濮陽就是呂布打敗曹操的古城。稍往南走,東明、長垣一帶又是有名的曹(操)袁(紹)官渡之戰的古戰場。南面的菏澤地區,是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王仙芝的故鄉。再往東,徐州周圍和我們所處的湖西地區,就是劉邦、項羽、張良、韓信、蕭何等名人、名將崛起的地方。清代農民起義軍王倫的家鄉就在陽穀,他所攻下的臨清州舊城也在邊區西北部。。
曾思玉對楊勇、歐陽文、何德全等幾個老戰友的介紹聽得很入神,可是沒有想到楊勇最後說:“老曾啊,我已經發報請示過朱老總、彭老總和羅主任,他們答應把你留在魯西了。你和我們再作搭檔,並肩戰鬥吧!老夥計,怎麼樣?”
不但把他留在魯西,而且把他帶來的400 多名“抗大”畢業學員也留下一半。其餘的學員由山東營營長盧迪帶著到師部去分配工作。
曾思玉是一個黨性、組織紀律性很強的人,正像去年叫他離開第686團時一樣,他無條件服從組織上的決定;何況,他對楊勇這位英勇善戰的年輕指揮員一向很欽佩,早就希望同他一起戰鬥。
從這時起,曾思玉投入了魯西大地抗日戰爭無比壯闊的浪潮之中,奉命擔任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