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新戰士。
689團的組建,實際上是恢復了西北紅軍紅2團的建制。此後,該團建制一直完整保留。
1937年12月18日,在河北平山縣郭蘇鎮西柏坡村,宣佈正式組建689團。
團長韓先楚
政委崔田民
參謀長胡繼成
政治處主任康志強
政治處副主任黃慧良
1營
營長王德榮、教導員田養泉
2營
營長閻東山、教導員王德貴
3營
營長龍世興、教導員賀大增
史載:
115師344旅689團
陝北紅26軍 → 15軍團78師 → 115師344旅687團2營、688團2營 → 115師344旅689團(1937年12月,344旅抽調687團2營和688團2營,加上新兵後組建689團) →八路軍四縱隊四旅12團 → 新四軍4師10旅29團 → 新四軍3師10旅29團 → 東北民主聯軍二縱5師14團 → 39軍116師347團(15軍團78師)
688團的第2營,1937年12月由第687、688團的第2營組建第115師第344旅第689團。1940年2月改稱八路軍第2縱隊第344旅第689團,1940年6月隨縱隊編入八路軍第4縱隊為第4旅第12團,1941年1月改編為新四軍第4師第10旅第29團,1941年9月改稱新四軍第3師第10旅第29團,10月改稱10旅兼淮海軍區第29團,42年11月改編為新四軍第3師第10旅兼蘇北軍區淮海軍分割槽第1支隊,1945年8月10日恢復新四軍第3師第10旅第29團番號,1945年11月改稱為東北人民自治軍第3師第10旅第29團,1946年1月改稱東北民主聯軍第3師第10旅第29團,同年9月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2縱隊第5師第14團,1948年1月改稱東北野戰軍第2縱隊第5師第14團,同年11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9軍第116師第347團。該團是老紅軍團隊,是陝北紅軍的傳人,在687團、688團調出後勇敢的撐起了344旅的大旗。部隊作戰經驗豐富,執行任務堅決,作風勇猛強悍,戰鬥力超群,是我軍頂級主力團隊。
1937年月日2月新組六八九團;首任政委應該是崔田民;到1938年節月崔到旅部任旅政治部主任;遺職由康志強接任。直到40年2月編入第二縱隊該團一直是韓先楚團長;康志強政委。
1940年7月;三四四旅與新四軍六支隊等合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韓先楚調回一一五師擔任教3旅旅長;康志強提任由三四四旅改編的第四旅政委;六八九團改為四旅十二團;團長王德榮;政委王德貴。
00、韓先楚在長治
1937年初,韓先楚入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學習。學習期間,毛澤東和中共中央許多領導親臨授課。毛澤東講的次數較多,內容十分廣泛,包括政治、軍事、哲學、歷史等,使韓先楚受到極大的啟發和教育。他刻苦學習理論,聯絡實際總結過去鬥爭中的經驗教訓,進一步樹立起共產主義世界觀,提高了政治思想水平和軍事指揮能力。由於全國性抗日戰爭爆發,韓先楚提前畢業,於8月返回部隊。
這時,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中共中央軍委釋出命令,將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紅十五軍團改編為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第三四四旅,韓先楚任該旅第六八八團副團長。8月31日,第一一五師於陝西韓城縣芝川鎮東渡黃河,挺進華北抗日前線。9月14日,先頭部隊進抵晉東北的大營鎮,並派出偵察分隊查明從平型關山口至靈丘縣東河南鎮,為一條由西南向東北延伸的狹窄穀道,是伏擊殲滅日軍的理想戰場。24日,第一一五師首長決心在這裡伏擊由靈丘向平型關進犯之日軍,以第六八五、第六八六、第六八七團擔任主攻,韓先楚所在的第六八八團為師預備隊。韓先楚協助團長做好隨時參戰的準備。25日拂曉7時許,沿靈丘至平型關公路西進的日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一部,全部進入八路軍伏擊地域。擔任主攻的各團突然開火,給日軍以大量殺傷,並乘其混亂之際反覆發起衝擊。戰至13時許,將被圍之日軍1000餘人殲滅。當日黃昏,第六八八團和第六八七團繼續擴大戰果,準備殲滅東跑池地區的日軍增援部隊,由於國民黨軍沒能按計劃出擊,致使日軍援兵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