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汙吏和形形色色的雜牌武裝橫行霸道,欺壓百姓,人民群眾生活很苦。韓先楚要求部隊嚴格遵守群眾紀律,處處關心群眾利益,幫助群眾解決生活困難,耐心宣傳共。產。黨的方針、政策,打消群眾思想顧慮。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工作,群眾發動起來了,共。產。黨、八路軍得到了群眾的擁護。時任第三四四旅代旅長的楊得志回憶道:“當我到達689團駐地時,看到那裡的群眾抗日情緒高漲,給八路軍送茶送飯,就對先楚同志說,這裡群眾工作搞得好,問他有什麼經驗。他操著湖北紅安話說:‘什麼經驗?還不是咱們那老一套——事事嚴格紀律,處處愛護群眾,儘量幫助他們解決些實際困難。再加上一條,就是對敵、偽、頑和土匪不客氣。打幾個勝仗,解除群眾的後顧之憂’。”
11月,韓先楚率部返回平漢鐵路以西之長子、高平、屯留地區整訓,並擔負八路軍總部的警衛任務。
1939年7月初,日軍調集第二十、第一〇九師團主力等部連同偽軍共5萬餘人,對太行區進行大規模“掃蕩”,企圖打通白晉(白圭至晉城)、邯長(邯鄲至長治)、平遼(平定至遼縣)公路,分割晉東南地區,圍殲八路軍主力,摧毀抗日根據地。在第一二九師指揮下,韓先楚、康志強率第六八九團參加夏季反“掃蕩”作戰。他指揮部隊避開日軍鋒芒,在地方武裝和人民群眾支援下,對日偽軍佔領的據點和交通線展開破擊戰。8月下旬,韓先楚、康志強率第六八九團協同第六八八團配合第一二九師部隊於黎城東北之東陽關和長治、冀南武安等地接連予日軍以重創,迫使其退出晉城、陽城、沁水等城,粉碎了日軍以重兵聚殲八路軍主力的企圖。
太行區夏季反“掃蕩”作戰結束後,日軍仍佔據邯長公路,太行抗日根據地被分割成南、北兩部分。為打破日偽軍對太南、太北的分割封鎖,第一二九師首長決心發起邯長戰役。12月8日,潞城至武安線遊擊武裝率先對邯長公路全線展開破襲,至13日先後進行戰鬥73次,襲擾消耗日軍。從14日起,以邯長公路黎城至涉縣段為重點,韓先楚、康志強指揮第六八九團協同第六八八團、第一二九師特務團,連續襲擊由潞城東退的日軍及趙店鎮、黎城、停河鋪、東陽關、響堂鋪等日軍據點,並伏擊日軍運輸車隊,使各據點間陷於交通中斷、糧彈斷絕之境地。其間,兄弟部隊先後攻克趙店鎮、黎城、涉縣、響堂鋪、井店鎮。至12月26日,邯長戰役結束,共殲日軍700餘人,攻克黎城、涉縣兩城,拔除日軍據點23處,打破了日軍對太行區的分割,使太南、太北連成一片。
邯長戰役尚未結束,韓先楚、康志強即奉命率第六八九團進至山西武鄉地區,擔負八路軍總部的警衛任務。這時,盤踞武鄉東南襄垣城的日軍經常出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韓先楚決心尋機打擊這股日軍。他認為日軍據城固守,如果強攻必定要付出很大代價,只有把日軍引出城外,利用有利地形以伏擊戰法將其消滅,才能以小的代價取得大的勝利。他的想法與康志強等人的意見不謀而合,於是帶領部隊預先埋伏在襄垣城郊外,令一部分戰士裝扮成婦女在設伏地區附近田間勞動,以誘日軍出城。在城樓上瞭望的日軍果然上鉤,出動30餘人向田間撲來。當日軍進入伏擊圈後,伏擊部隊突然出擊,不到10分鐘即結束戰鬥,日軍除一名被俘外,其餘全被擊斃。戰後,八路軍總司令朱德來看望部隊時稱讚:“這一仗抓住敵人弱點,發揮了自己的長處,仗雖小,打得很靈活,很巧妙,很成功。”
此戰結束不久,韓先楚又採用“調虎離山”之計,精心部署了第二次誘伏戰。他帶領3名營連幹部化裝偵察地形,發現虒亭鎮附近大池村地區地形起伏,僅有一條只能徒步通行的小路,且日軍經常從這裡透過,適合進行伏擊,遂決心在此地設伏誘殲日軍。為了把日軍引出來,韓先楚派一個班到大池村假裝催糧催款,同時令被爭取過來的大池村維持會派人分兩路向虒亭鎮日軍送“情報”。12月23日晨3時,韓先楚按計劃指揮部隊隱蔽進入伏擊陣地。一向狡猾的日軍得到“情報”後,信以為真,立即出動200餘人,打著“太陽”旗威風凜凜地向大池村撲來。11時30分,當日軍全部進入伏擊圈後,韓先楚立即發出攻擊命令。剎那間,機槍、步槍、手榴彈一齊響起。來不及展開火力的日軍頓時亂作一團,爭相逃命。韓先楚指揮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向四處逃命的日軍,不到半小時即結束戰鬥,日軍除少數漏網外,大部被殲。此戰,第六八九團以傷亡22人的較小代價,擊斃日軍60餘人,擊傷其70餘人,繳長短槍40餘支、小炮兩門、子彈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