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可以抗衡的,而且,這些年大雍王朝和拜月國的戰爭是越打越強大,相較而言,紫陽國對拜月國作戰,是犧牲了不少的戰士的,國力漸漸衰弱,即便有從拜月國那裡攻佔一些城池作為補充,但是死去計程車兵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補充的。
而且如果沒有大雍王朝對拜月國作戰,拜月國不敵,節節敗退,將大部分的兵力用在了大雍王朝的戰場上,那麼紫陽國可能早就被拜月國打敗了。哪裡還有可能攻佔下不少的城池呢?因此紫陽國能夠獲得這些城池,也是和大雍王朝的幫助分不開的。
其實紫陽國內心裡面也是知道這些的,不然的話真的吃了虧,紫陽國也不會不吭聲,同時紫陽國也是非常慶幸和大雍王朝,進行結盟的,不然的話哪能獲得這樣的好處,不僅獲得了拜月國的大量的城池,還出了一口惡氣,將拜月國幾乎都要消滅了。
要知道,在和大雍王朝結盟之前,紫陽國和拜月國經常都有摩擦,但是說起來紫陽國吃虧的次數還是更多的,不然的話紫陽國也不會和拜月國有那麼大的仇恨,也不會當初大雍王朝一來遊說,並說支援,就主動的出兵了。
此時,拜月國開始固守城池,從不出兵作戰了。因此,大雍王朝和紫陽國,對拜月國的攻佔度自然是下降了不少。不過此時拜月國也算是強弩之末了,兩個國家都清楚這一點,拜月國滅亡是早晚的事情,因此兩個國家也不著急,圍而不攻。
確實此時拜月國僅有十多個城池了,十多個城池,看起來很多,但是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那確實是非常少了,更何況以往的拜月國,可是擁有1oo多個城池的大國家,現在只剩下可憐的十多個城池,想想都覺得悲哀。
當然沒有人想要做亡國奴,因此即便淪陷了大部分的土地,拜月國也從來沒有想過要投降認輸,反而是盡最大的努力展,想要趕走兩個國家的侵略。只是太難了,如果一開始大雍王朝,沒有李淑玉的手下存在的話,或許拜月國並不會輸得那樣慘,甚至還有贏的可能,但是現在一切都晚了,大勢已去,無力迴天。
現在的拜月國也是在苦苦支撐而已,其實連拜月國的高層也明白,他們或許真的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亡國。他們努力想要改變這樣的結局,但是現在看來並沒有多少的成效,或許這是上天的旨意,但是他們作為拜月國的一員,誓要與拜月國共存亡。
第三百一十五章:金丹中期
國家之間的爭鬥,李淑玉不會管,知道自己的朋友過得很好就可以了。其實四皇子也是想要來找李淑玉的,但是四皇子確實暫時走不開,因此也只能透過書信和李淑玉聯絡了。
自從李薇這個皇后死了之後,皇上並沒有再冊封皇后,或許是因為對皇后去世太過難過,皇上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朝政上,連後宮都很少去了。
對於這個情況,後宮的嬪妃們雖然也很著急,但是也沒有什麼辦法,就連太后也沒有什麼辦法,好在現在皇上的子嗣並不算少,並不擔心皇上百年之後找不到合適的繼承人,因此對於皇上的做法,太后就睜一隻眼閉隻眼過去了。
畢竟皇上還是皇上,太后雖然輩分比皇上大,卻不能要求皇上做什麼事情,畢竟太后的尊貴也是皇上給的。
更何況太后等人相信皇上只是一時傷心,過段時間應該就會好了,沒必要在這個時候去招惹皇上,讓皇上生氣。
嬪妃們見太后都沒有辦法,自然更不敢跳出來了,免得被皇上責罰。要知道,因為皇后中毒那段時間,皇上可是嚴懲了不少嬪妃的,到現在這些嬪妃都還心有餘悸,更何況,皇上覺得皇后的死和皇后之前中毒有直接的關係,因此那些曾經對皇后下手的嬪妃即便是進入了冷宮,都沒有落得一個好下場。
雖然皇上做了那麼多,但是皇上並沒有高興,因為不管自己做得再多,皇后都回不來了,皇上心中無比的懊悔,早知道這樣的話,他一定會好好地保護皇后的,只是沒有想到,在他眼皮子底下,還是讓皇后被小人暗算了。
皇上覺得,之前皇后的毒已經被清除了,之後皇后病情加重,一定是有人暗中做了什麼手腳,只是手段很隱蔽,沒有被發現而已。不然的話,平時皇后身體那麼好,怎麼到現在只是一點小病小災到最後就是嚴重的不治身亡了呢,肯定是有人暗中做了手腳。
皇上將怒火積壓在心中,發誓一定會找到這個下手的人,並將這個人挫骨揚灰,誅滅九族,不然難以洩心頭之恨,難以告慰皇后在天之靈。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每每想到皇后和自己之前的相處的時光,皇上就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