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冬元節,對以農耕為主的人們來說,就算是正式進入冬歇期了。按照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規矩,要將一天三頓飯改為兩頓,為的是節省糧食。
第一頓在早上,第二頓在午後,沒有固定的時段,一般是下午兩三點鐘。因為虎頭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葉知秋不太贊同吃兩頓飯。可成老爹堅持,說不能壞了祖宗的規矩,她也不好逆了他的意思,便在晚上睡覺之前,單給虎頭開個小灶。
自從有了十兩銀子的家底,成老爹神清氣爽,走路腰板直了,說話嗓門也亮了。以前不愛出門,現在只要天好,就出去跟街坊四鄰的人們湊到一起聊天。
因為劉嬸不遺餘力的免費宣傳,村裡人都知道他有一個能幹的侄孫女兒,都說老天開眼,讓成家撿到寶兒了。
每每聽到這話,成老爹都樂得臉上開花,“是啊,能攤上秋丫頭這個孫女兒,可是我幾輩子修來的福分。”
這天吃過第二頓飯,成老爹照例讓虎頭扶著他出門曬太陽。葉知秋收拾了碗筷,便和阿福一頭扎進了西廂房。
說是廂房,其實就是一間倉庫。廢棄很多年了,裡面堆放著生鏽的農具,漁網,和一些打獵用具,都是成老爹眼睛好的時候用過的。
原本牆壁裂了縫,屋頂也有幾處塌陷。被葉知秋收拾出來,又請村裡的泥瓦匠修補改建了一下,現在已經煥然一新。
幾口大號水缸排成一行,每個缸上都疊放著幾個竹篩子。一進門,便能聞到一股濃重的豆腥味,還夾雜著陣陣或甜或澀的清香。
葉知秋走到一個竹篩跟前,揭開籠布一角看了看,一顆顆飽滿發亮的種子已經冒出了白白嫩嫩的芽尖。她原本還擔心這兩天溫度太低,會影響發芽速度和質量。現在看來,應該沒什麼大問題。
阿福還不太懂這方面的事情,緊張地問道:“知秋姐姐,怎麼樣了?”
“還不錯,過幾天就能拿到城裡去賣了。”葉知秋說著自己也有些期待,這是她來到這個世界之後,第一次接觸種植。雖然只是最簡單的無土栽培,也足以讓她歡欣雀躍了。
她選擇培育芽苗菜,是經過市場調查後決定的。這個時代的芽苗菜已經有不少種類了,其中以黃豆芽、綠豆芽、豌豆芽和黑豆芽最為普遍,大的茶館之中也有麥芽茶。
不過他們似乎並沒有反季節培育的觀念,只在夏元節前後才盛行吃芽苗菜。冬元節過後,市面上幾乎見不到。聽說大戶人家會在過年的時候生髮一些,也只是放在湯裡添個彩頭。酒樓之中芽苗菜的做法也很單一,基本上就是涼拌、燉湯和肉炒,連醋溜都很少見。
她從這固執的傳統之中發現了商機,便買了水缸和竹篩。捨棄了最常見的黃豆綠豆,選了花生、蠶豆、香椿和蘿蔔種子,培育了這一批芽苗菜。
選種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水培芽苗菜畢竟是簡單的技術。開了這個頭,只要是不太笨的人都能做。要想從中取勝,推陳出新是唯一的方法!
阿福聽她這麼說,才鬆了一口氣,“嚇死我了,我還以為咱這次要虧本了呢。”
水缸和竹篩倒是沒多少錢,那幾樣種子可是花了不少銀子呢。萬一不成,那就太讓人心疼了。
葉知秋拍了拍她的肩頭,“放心,就算虧本,也不會虧你那一兩半。”
“知秋姐姐你也太看不起我了。”阿福不樂意地撅起嘴巴,“是我自己非要跟你投錢的,賺了我分成,虧了我就溜號,那我成啥人了?我爹知道了不打死我才怪呢。”
葉知秋鄭重其事地朝她鞠了一躬,“對不起,我錯了,我應該說‘肯定虧不了’才對。”
阿福“噗嗤”一聲笑了出了,“這還差不多。”
提起老牛叔,葉知秋倒是想起另外一件事來,“阿福,老牛叔什麼時候回來?”
幾天之前,村裡人組織起第二波青壯年去掏水洞,老牛叔和多祿多壽都跟團去了。村裡的牲口也都被拉去河邊,進城想僱車都僱不到。
阿福嘆了口氣,“我也不知道,往年出去這些日子就該回來了,今年到現在都還沒動靜。打昨天開始,我娘就唸叨,別是跟掏土洞那些人一樣,出啥事兒了。我也擔心我爹和我哥,心裡老不踏實。”
葉知秋知道掏水洞比掏土洞要危險,因為是在冰面上作業的,天寒地凍,一旦出現冰裂落了水,活著回來的機率就會很低。不過這話她可不敢對阿福說,只撿吉祥話安慰了幾句。
兩人給芽苗菜淋了一遍水,從西廂房出來,就見劉嬸慌慌張張地進了院子,“秋丫頭,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