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極佩服的,不過短短二十幾年便把一個默默無聞的家族,變成如今這般的龐然大物,這其中自然是離不開竇家的幫助,但李重遠個人的才能,卻是不能否認的,雖然他在三年之前已經因病離世,但李家自他之後,也算是人才輩出,雖然許是沒有如他這般驚才絕豔的人物,但在朝堂上同樣也是有一番作為的。
李重遠去世之後,這整個家族自然便是老夫人竇氏最有發言權,雖然她向來不太管朝堂上的事情,但現在的李家家主,也是竇氏的嫡長子李誠敬,在朝堂上若是遇上什麼重大的抉擇,還是會先請教老夫人竇氏,畢竟竇氏也不是尋常閨閣中的女子,在閱歷見解方面比尋常男子都要強上不少。
正文 第二十章 家族
綢布上頭餘下的那些內容,便是交代了李府那很是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李府三代同住在這主宅之中,現還住在主宅之中的有三房,大房二房為嫡出,三房為庶出,四房、五房均外放在外做官,其中每一房的每個人都在綢布上頭做了簡單的介紹,阿芙也只是粗粗看看,畢竟這許多人,一時之間要全部記下來也是不可能的,還不如以後在實際接觸中慢慢了解,不過她還是特意仔細看了看大房的所有人,畢竟這一房才是李府現在正在掌權的,往後接觸的最多的也肯定是這一房,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嗎。
李家大老爺李誠敬官拜正三品翰林學士,歷朝歷代,此官位一向都為皇帝心腹,常常能升為宰相,本朝皇帝年幼,這個職位便顯得更加重要了,撰草任免將外、宣佈征伐、大赦等重要文告都是由李家大老爺李誠敬一手包辦的,也是輔政大臣之一,算是繼承了老太爺李重遠的在朝中的勢力吧。
李誠敬的嫡妻袁氏,是隴西袁家的嫡女,袁家也是士林大族,袁氏的祖父曾經官拜宰相,但後為了避嫌,便急流勇退,連他的兒子那一輩,後來也沒有涉足官場,但是在士林裡頭還是很有名望的,畢竟袁家詩書傳家,不管是書法繪畫還是詩詞歌賦,在眾多讀書人中一等一的,袁氏在閨閣的時候也是頗有些才名的,當時李重遠與袁家的祖父交好,便聘了袁氏回來,袁氏不愧為此等世家教匯出來的女子,不僅持家有道、孝順公婆,更加之十分賢良,善待妾室與庶出子女們,在郾城的名聲極其良好,是人人口中的模範兒媳與賢妻的典範。
袁氏育有三子二女,不過第一個兒子養到三歲便夭折了,第二個兒子就是李墨言,他是長子嫡孫,所以在李府地位超然,極受竇氏的寵愛,這都是阿芙自己知曉的一些資訊,這綢布上並沒有寫關於李墨言的資料,想來那人也是不想自己知曉太多吧,不過她也不急,反正往後是要長久住在這主宅的,他的那些事情,總是能慢慢知曉的。
袁氏的小兒子名喚李墨安,今年僅十三歲,有李墨言這麼優秀的一個大哥在,他的光彩自然是會被遮蓋掉一點,但袁氏卻也是比較疼這個小兒子的,畢竟大兒子已經是集萬千寵愛了,她自然是要多關注一些小兒子,不過在這綢布上提到了李墨安似乎生下來有些先天不足,所以身子一向單薄,雖然讀書不錯,但性子卻有些怯懦,平日裡不太喜歡與陌生人打交道,十一歲的時候被選為了當今皇上的伴讀,所以基本上都是待在皇宮,陪在那小皇帝身邊的。
袁氏的那兩個女兒自然便是李思溫和李思柔,與阿芙同年,都是十一歲的年紀,卻因為是大房嫡出,所以算是李府最尊貴的兩為小姐了,又因為是雙胞胎,且長相貌美又天資聰穎,遂甚得竇氏的寵愛,在外人看來,她二人雖然身份尊貴,卻是不驕不躁,平日裡即使是對待下人們也是和顏悅色的,所以在府中口風極佳,外頭又盛傳這一對雙胞胎佳人的美貌,所以在整個郾城貴族小姐中,她們也是數一數二的閨秀。
其餘的庶子庶女們,阿芙也只是簡單看了一遍,似乎在袁氏的教導下,沒有太過“出挑”的人才,要麼就是那李墨言沒有與她詳寫,反正在這上頭,並看不什麼來。那綢布的最後,寫的卻是阿芙此刻最關心的東西,那便是她“本人”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歷。
阿芙全名便叫李芙,因為李元合脫離了家族,阿芙自然不能再按李家的輩分,排在那“思”字輩了,不過就她看來,不管是“李芙”,還是“李思芙”,都不過是個代號罷了。
阿芙的生母名喚林黛兒,連名字都有那麼幾分林妹妹的清雅脫俗,更別說人了,李誠合與她離開李家一年多以後便生下了阿芙,她出生在冬天,生辰為臘月二十一,可以說是冬天最冷的時候了。
李誠合離開李家之後,便找了一份私塾工作維持生計,但因為原先錦衣玉食慣了,夫妻二人又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