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講了幾遍,才明白上面這段話的大概意思。
原來文殊師利向釋迦佛提的這幾個問題,是專門針對修行人的。他是在問:如果眾生知道身心皆是夢幻泡影,為什麼還要以幻修行呢?反正修行過程也在幻中啊。而且,倘若一切盡在幻中,身心俱空,那修行者又是誰?同時,未修行過的人,本來就在幻境界,就算他開始修行了,而修行這件事的本身,也是一種妄心幻境啊。文殊師利的問題直入心識根本,因此才特地提出來,請釋迦佛一一作答,為後世眾生說明為何要修行,如何修行,才能永離一切幻境。
劉迦為人隨意,許多事都容易放下,都容易作幻境觀,許多心境尚未拿起,已經落沉,因此他修行起來進階很快。可偏偏他的積習中,有不忍別人為自己受苦的執念,有知道別人受苦而無法袖手旁觀的執念。這執念使他隨時不留神,便會不經意地以幻作真、以假用心,忘了修行這件事本身也在幻中,積習塵情更在幻中……不作繭自縛,便已解脫。而所謂解脫處,直是了無所得、未曾有失,只需一念盡情轉過、當下徹底承擔、認可下來、再無懷疑便了。
那波旬當日被玉靈子氣得險些顛倒狂亂,好不容易才緩過神來。每每念及玉靈子的嘴臉,他總是噁心想吐。但他畢竟是過來人,知道如何調心,趕緊想些開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