誒???!!!此琴……無飾顏色,呈桐木本色,頭大腳小,仲尼式樣,嘿!琴尾果呈焦黑色!琴面素木無華,琴軫、雁足等部看不出有何不同,琴絃七根雪銀絲,嶽山、龍齦、鐘山之玉琴徽,其他與他琴無異!
文姬纖然坐到琴案前,端身嫻坐於席,平手齊案,十指尖尖如玉筍,左手放於琴腰,唉!真是“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啊!
“叮…咚!…”一擊驚濤穿透萬籟,之後音悄悄,聲低落,如怨如泣,時斷時續,似肝腸寸斷!又悲從衷來,漸悄……“噌噌…丁丁丁錚錚…丁丁丁錚錚…”突然文姬開始加速,其聲鏗鏗然,文姬將高頻的泛音逐步完全釋放,我們能清晰聽到雪蠶絲的本音。“丁丁丁丁錚錚…丁丁丁丁錚錚…丁丁丁丁錚錚…丁丁丁丁錚錚…”琴聲越來越快,越來越亂,越來越猛!文姬猛烈地搏擊著弦,弦欲斷,琴欲摧!似滿腔憤恨的釋放;寧死不屈錚錚鐵骨的反抗!旋律慷慨激昂,一股戈矛殺伐之氣不可阻擋!我想我已經知道這是什麼曲子了,這就是著名的《廣陵止息》!不錯,就是《廣陵散》!先前的琴聲低落,旋律悽切乃是《廣陵散》正聲之前,主要是表現對聶政不幸命運的同情,而正聲之後則表現對聶政壯烈事蹟的歌頌與讚揚。正聲是此曲目的主體部分,著重表現了聶政從怨恨到怨憤的心理發展過程,深刻地刻劃出了他不畏強暴、寧死不屈的復仇意志,其殺伐之氣沖天,蕩平四海之勢何其壯哉?!讓人聽了熱血沸騰!(注:《廣陵散》全曲共有四十五個樂段,分開指、小序、大序、正聲、亂聲、後序六個部分,其內容眾說紛紜,大致有兩種說法:一是據《戰國策》及《史記》的記載,韓國大臣嚴仲子與宰相俠累有宿仇,而聶政與嚴仲子交好。聶政為嚴仲子而刺殺韓相,體現出了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寶貴情操!此曲就是根據這個故事而譜的。第二種的看法較為普遍,是根據蔡邕的《琴操》,將它與《聶政刺韓王》琴曲聯絡在一起。《聶政刺韓王》曲主要是描寫戰國時代鑄劍工匠之子聶政為報殺父之仇,刺死韓王,然後自殺的悲壯故事。故《廣陵散》共分“刺韓”、“衝冠”、“發怒”、“報劍”等內容,詳見蔡邕的《琴操》。)
我想只要是男人,聽了這曲子絕對不會無動於衷的,他會讓你的血熱起來,那種男子氣概會不由自主地從骨子裡冒出來!你會有一種衝動——像個男人一樣去戰鬥!
“吱嘎——”曹操終於開啟了房門跳了出來。“呵呵,我就知道是你,唯有我妹文姬方能奏出如此天籟!”曹操笑道。
“曹大哥。”文姬按止琴絃道:“昔時聶政為報父仇,漆身為厲,吞炭變音,潛心十年,不曾喪其志!大哥委屈比聶政,何如?”
曹操一聽文姬說這話顯然是在責備他喪志,曹操無奈地望著天嘆道:“十年十年又十年,曾經凌雲終飄散!”
文姬人小可說話做事非常老成,而且見多識廣,不愧為名門之後。文姬義正詞嚴道:“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曹大哥有補天之才,鯤鵬之志,豈能求苟命而志移,親獨善而遠君?!”
曹操搖頭苦笑,笑漸失聲強顏道:“苟命?!獨善?!倘若雄才能一展,兔死狗烹又何妨?!”
曹操移步到旁邊的蓮花池,望著池中的自己影子,有感而歌:“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出亦復何苦,入亦復何愁。邊地多悲風,樹木何修修!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這就是著名的《蒲生篇》又名《塘上行·蒲生我池中》。自古洎今許多品三國的都是史學大家,但既是史學大家又是辭學大師者鮮,故而對曹操什麼都品遍了,唯獨詩賦方面一語帶過,所以我們經常聽到對曹操的評價是“東漢末年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這首《蒲生篇》就缺乏史學兼辭學大師們的考證,所以這首詩備受人們的爭議和質疑。這首詩最受人爭議的地方就是“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這兩句,其中的“妾”有人認為是甄宓,所以這首詩是甄宓做的。而持反對意見的人則認為我國古代詩詞的修辭手法高深莫測,幻化無窮,是今人難以企及的,比如李白的《長相思》,“美人如花隔雲端”,“美人”實指“好朋友”,曹操其實是用了一個卑微的角色作比喻。我查了一下《鄴都故事》,載曰:“魏文帝甄皇后,中山無極人。袁紹據鄴,與中子熙娶後為妻。後太祖破紹,文帝時為太子,遂以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