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有這樣的說法和擔憂呢。畢竟,這是楊震的麻煩,他身為旁觀者是不可能想得如此全面的。同時,王國丈心裡也是一陣歎服,別看楊震只是個武官,但心思卻著實極細,怪不得能多年來擊敗許多敵人,而自己卻一直屹立不倒,那可不光是天子的信重就能做到的。
看王偉如此模樣,楊震便是一笑,這位還真不是個心思深沉的主兒哪,只一番話,就已把他的想法給徹底勾了出來。顯然他們是想借自己的力,甚至是想拿自己當槍使,那些宗室權貴們還真是打得好如意算盤。
楊震當然不可能如他們所願,但同時,也想要回擊那些如瘋狗般的朝臣一下,好叫他們知道自己不是那麼能招惹的。眉頭一皺間,楊震便很快有了主意:“王國丈當真想要改變眼前這不利的局勢麼?”見對方點頭,他又道:“那我倒是有個法子。”
“侯爺還請明示。”王偉精神一振,忙順著話問道。對楊震的本事,這位還是相當佩服的,想必他的主意應該很不錯。
“這些官員對宗室下手,所提出的理由無非是國庫問題嘛,倘若你們的人能提出充盈國庫的法子,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楊震笑了下道。
“這卻談何容易?”王偉苦笑道。倘若他們有這個見識,又怎麼可能被那些官員逼迫得全無半點還手之力呢?
楊震輕輕搖頭,似乎是對王偉的反應很是不滿,這才繼續道:“其實這主意早就擺在各位眼前了,節流不如開源,國丈你明白了麼?”
“節流不如開源,節流不如開源……”在有些喃喃地念叨了幾回之後,王偉才明白過來:“你是指讓國庫充盈起來的法子不在削減我們的用度,而在增加朝廷的稅收?”
“不錯,之前不是有人提出增加商稅麼?這不就是個很現成的增收來源?”楊震很有些無奈地道。作為一個穿越者,他實在無法理解如今的大明朝廷為什麼會對商人的徵稅那麼低,哪怕現在隨著時代的變遷,商人所獲取的利益已經比以前要多上幾十甚至上百倍了,可朝廷能從他們身上所得的稅收卻依然與開國時沒有多少區別。
要知道,前面的唐宋兩朝,商人所要負擔的稅款就要遠超大明的。而南宋以江南一隅之地能抵抗金和蒙古百多年,就是靠著發達的商業和高昂的商稅作為保障和基礎的。明明有先人的寶貴經驗在前,可大明朝卻非要一條道走到黑,實在叫人有些哭笑不得。
“可是……”王偉卻面露為難之色,這確實是解決國庫虧空問題的正經辦法,可之前不是早被人給否了麼?甚至連提出這一點的幾名官員都有被人彈劾其心不正而奪了官的。
“我知道國丈你在擔心什麼。但其實,這些不過是某些人的私心作祟而已。你覺著為何朝中那些官員會如此大力反對增收商稅?僅僅是因為這與我大明的成法相背麼?”不等對方反應過來,楊震已自行回答了這個問題:“不,事情可不像他們所說的那麼單純,他們所以如此激烈反對,只是因為這觸及到了他們自身的利益。”
“這話是怎麼說的?”王偉心裡一動,似乎是想到了什麼,卻又不敢肯定。
而楊震,卻沒有給出答案,而是走到一處櫃子跟前,從裡面取出了幾份文書,擺到了王偉面前:“這是錦衣衛這些年來一直盯著的事情,裡面就有王國丈你想知道的答案。”
王偉下意識地拿過這些文書,隨便開啟最上面的一份一掃之下,神色便是一愣,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來……
第一千零二章 果斷的回擊
中華民族自秦以後,歷朝歷代都有著重農抑商的策略,尤其是當一個新朝剛剛建立時,朝廷更是會下意識地去壓制不事生產的商人階層,並鼓勵農民去開墾無主的荒田,從而讓國家的糧食在短時間裡得到充盈。
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當社會上的產能開始過剩時,這一策略就會在不知不覺間發生轉變,商人的地位開始不斷得到提升,有時甚至可以和地方官吏到平起平坐的地步。但相應的,他們所要付出的代價也會變得極高,商稅比之田稅糧稅可是幾十倍的增加,也叫商人們傷盡了腦筋。
可這一切在來到大明朝後,卻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因為自己出身赤貧,沒少受商人的欺侮之故,太祖朱元璋對商人一向沒有好印象,認為這些人個個都是奸猾之徒,從未能給國家造成什麼貢獻不說,還不斷哄抬物價,實在是該死之極。
所以在他稱帝之後,便定下了不可變更的規矩,將商人的地位死死摁在四民之末,同時還有各種嚴苛的束縛落在商人及其子孫的頭上,比如不得穿綢衣,比如商人之後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