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部分(2 / 4)

小說:錦繡大明 作者:月寒

手了。而且,真論戰鬥力,當時橫掃天下,席捲歐亞大陸的蒙人騎兵可比那白山黑水間的辮子族要犀利得多了,這實在叫人困惑。

對此,有人歸結為外因,比如氣候的變化,小冰川時期的突然到來導致農作物銳減,百姓流離失所,只有造反。再比如土地兼併嚴重,使得朝廷民心俱失,終至再無肯為國效力的地方力量。

也有人總結了內因,比如最後幾任君主的一連串錯誤決定,以及朝中黨政不斷,內耗嚴重。但這一切,都似乎依然無法完全解釋前面的這個問題。

至少楊震覺著這些都不是大明朝就此被滅的直接原因。本來,他還有所疑惑,但在得知此次宣府之事,又著重叫人追查北地軍中的情況後,一個結論已從他的心裡成形——大明所以連區區幾路泥腿子組成的起義軍都滅不了,連剛從山林間冒出來的幾萬辮子軍都抵擋不住,追根究底是軍隊作不了戰的緣故,而軍隊所以失去戰鬥力,則是它徹底糜爛的表現!

其實大明建國之初時的軍力可是相當強盛,不但能從中原數路義軍中脫穎而出最終問鼎天下,而且在成祖皇帝時深入草原,直殺得以前不可一世的蒙人分裂逃竄。要知道,這時他們的對手可不再是當初還在中原時被酒色掏空的蒙人貴族,而是重新恢復了野蠻和活力的蒙族戰士。

可就是這麼一支強大的軍隊,經過兩百年,甚至不過一百五十年後,便完全變得極其軟弱可欺了。正德嘉靖朝時,一些從海上流竄而來的倭寇就殺得東南各府人心惶惶,最終只能靠著數年生聚教訓才將之剿滅;而後北邊和東北的邊患又不斷出現,刺激著滿朝君臣的精神。

這一切,固然有土木堡之變後朝廷重文輕武的緣故,但真正導致這一切的,還是邊軍將領們只是一味追求利益而不思練軍報國。邊軍,到了眼下這個時候,早成了那些手握軍權的將領們斂財的籌碼了。

真要論起來,這一切的根源又在大明的軍制上。太祖皇帝在創立衛所制時,為的是穩定,就如他稱帝后所頒佈的一系列其他詔令般,它們都限制了整個天下的變化。匠戶、軍戶、民戶的身份劃分,讓某一類人的子孫只能生活在這個圈子裡,卻再無跳出去的可能。

相比起來,匠戶和民戶的子孫還稍微靈活些,他們至少能透過科舉來改變自身,但軍戶,這個存在於更加刻板的軍隊中的人群就幾乎看不到半點改變的可能了。你爺爺是校尉,只要沒犯什麼過錯,又沒立什麼功勞,到了你孫子那一輩時,他依然只會是個校尉。

同樣道理,將領的子孫也將一直都是帶兵的將領。如此一來,處於邊關的將門世家也就出現了。雖然在名聲上,他們比不了地方上的科舉大家族,但真論實惠,他們其實是要高過那些大世家太多了。

上百年,幾代人的經營,讓這些將門世家在邊軍中擁有了極大的勢力。而為了發展鞏固自己的勢力,他們就得收買身邊的親信兵馬,於是名義上屬於朝廷,其實卻更多聽從這些邊關將領的私兵就大量出現。這些私兵在軍餉等各方面待遇上要遠超過一般的兵卒,至於他們的這些多出來的收入打哪兒來?自然是從別的衛所官軍口中奪出來的,而他們在無法反抗的情況下,只得逃出軍隊另謀生路。

但在朝廷兵部的簿冊上,這些名字卻依然還在,朝廷還是得每年發放軍餉等各種補給給他們,而這些就全落入了地方將領的腰包之中。於是,邊地軍隊的真實數量越來越少,但朝廷的支出卻並未有任何減少,便宜的只是那些貪婪的將領。

待到強敵真正出現時,這些將領為了儲存自己的實力,往往只是稍作模樣便帶兵罷戰,一如後世倭人入侵中原後的各大軍閥的表現一般。

這才是擁有上百萬軍隊的大明為什麼會在短短十幾年裡就被徹底顛覆的直接原因了。至於這些將領,有部分為了苟活而投敵賣身,剩下的則被人一一擊破。

不過覆巢之下豈有完卵,這些人的最終結局都很是悽慘……

其實這些將領所做的事情並不隱蔽,朝中那些掌權的官員也是有所耳聞,只要肯用心去查,一定能查出證據,從而在徹底無可挽回之前改變這一切。

但偏偏這些朝中高官在此事上又畏首畏尾,投鼠忌器起來。

他們所擔心的有二,其一便是那些將領已略成氣候,若自己真向他們下手,狗急跳牆下他們帶人投敵或是造反兵變了怎麼辦?到那時,先不說朝廷的損失,光是責任就夠自己喝一壺的。

其二則是,其實大多數邊關將領也和朝中官員有著利益上的勾連。如楊震他們查出來的,關於部分官員的子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