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榮沉默了加強沂州的防務,顯然是把兗州的慕容彥超推向了楚國。如果慕容彥超獻兗州給了楚國。這筆爛賬,大周恐怕不得不自食其果啊。
“難道就沒有對付楚國的辦法了嗎?”郭榮問道。
“恩,不能說沒有,兩國博弈,猶如高手下棋,見招拆招之間,誰疏忽了,誰恐怕就要吃虧了。楚軍走的是晚唐以來的承製,也就是專門招一批人來當兵,什麼事情都不用做,整天只是負責廝殺。這種軍隊戰鬥力強,集合迅速,反應也快。可是楚國有一個地方,卻不是用得這種軍制。”王樸擋開一筆,他不從正面回答郭榮的話,反而談論起楚軍的軍制來了。
郭榮一愣:“莫非王先生說的是山南東道?”山南東道都統丁思瑾首先不僅有著30000正規的楚軍,還有50000鄉兵,農閒時操練,農忙時耕種,這事實上是一種府兵制了。
“不錯,我有個主意,或許可以對付楚國。眼下楚國和咱們儼然已經有撕破臉皮的意思了。咱們可以等到夏收和秋收的時候,故意大張旗鼓的擺出一副進軍山南的假象,這樣,山南東道的丁思瑾必然會召集大軍,佈置預防,這麼一來,山南東道一下子少了那麼多的青壯年勞動力,這夏收和秋收必然收到耽擱,嘿嘿,依照楚軍的規定,受了耽擱,楚國官府是必然賠償的,這麼一來,楚國無形中就增加了負擔,山南的人等於是要靠楚國官府給白白的養著,這負擔可不小啊。而且,賠償嘛,總有些人滿意,有些人不滿意,嘿嘿,咱們在從中挑撥一二,恐怕這山南就不安穩了。”
“先生妙計啊,這樣子做個兩三次,楚國恐怕就不再上當,等我們再做這樣的事情的時候,山南楚軍就會置之不理,正好可以讓我們偷襲山南!果然是一箭雙鵰啊。”郭榮讚道。
“而且,咱們則可以偷偷的抽調馬隊,潛入到徐州、海州,燒殺搶掠,把徐州和海州徹底的壞破掉,讓楚國得了海州、徐州卻如雞肋一般,食之無味。讓他們再背上這個包袱。爭霸天下靠的是什麼?一是財力,而是人力。這人力嘛是和人口相聯絡的,而人口有何地盤相對照。當下,吳越顯然已經是楚國的盤中餐了。而咱們大周又太強,絕非是能一戰而勝之的小國。楚國如果還想擴張的話,眼睛一定會向西轉移,盯向蜀國。”
“恩,先生的意思是,我們要強在楚國前面攻下蜀國,至不濟也要和楚國平分了蜀國嗎?”郭榮問道。
王樸笑著搖了搖頭:“臣的意思是,不如在蜀國下一個套,讓楚軍在蜀國消耗掉一部分實力。當然這都是後話了。楚國和大周,事實上是各有優勢的,楚國的優勢在於海上,楚軍的水師力量雄厚,據說可以南達南洋,海上販賣活動極是發達,而我們大周的優勢則在於西方,我們大可以在關中屯田,同時和党項諸部搞好關係,從他們那裡換來緊缺的馬匹,然後以黃河以南的千里沃野為戰場,和楚軍一決勝負。”
第一章 國號的爭論
第一章國號的爭論
郭威不篡漢,楚國就得外甥點燈籠——照舊,按照原來的樣子老老實實的入貢中原,在大漢的良民,可是,郭威一旦躥漢,楚國就要立刻有所反應,一來馬雲要趕緊登基稱帝,和偽周平等外交,同時,河東的劉崇是肯定不會投降郭威,這麼一來劉崇必然會在太原稱帝,馬雲要趕著這個“漢帝”的前面,讓劉崇的大漢,和他哥哥劉知遠的大漢區別起來,按照唐、梁、唐、晉、漢這個順序,接下來的政權則應該是大楚。二來則是旗幟鮮明的打出討伐“漢賊”郭威的旗幟,為以後的口誅筆伐也好,還是真刀實槍的廝殺也好,找到一個道義上面的最高點。
自大郭威如汴京之後,楚國政府正式的運轉了起來,禮部等楚國稱帝大型活動籌劃人,更是二十四小時待命,一等郭威稱帝的訊息傳來,楚王馬雲就要立刻粉墨登場,宣告大楚王朝的成立。
而含元殿裡面,馬雲等人也在緊急的磋商著,一旦稱帝,這皇帝就要有個皇帝的樣子,和藩國不同。這政府機構就要徹底的完善起來,這樣,徐仲雅等人引經據典,開始整編這個部門該不該設定,那個部門應不應該保留。
最後,參照唐制,大楚的官府機構終於確定了下來:“三省六部一院一臺”。三省是:中書省,用於擬定詔書的,這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皇帝親口下達,由中書舍人等記錄下來,還有一種是大政方針,冠以皇帝的名義,以詔書的形式發出。當然這詔書要該有皇帝的大印,然後在下達到門下省。中書省正職長官為中書令,副職長官為中書侍郎。下面有中書舍人、右散騎常侍、右諫議大夫、右補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