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2 / 4)

小說:五代逆天 作者:夢幻天書

趙愛卿,你去把地圖拿來,給朕講一講漢軍的動向,咱們的好生想個辦法,給河東保留一些本錢才行啊!”

見馬雲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醉心於建立封建主義強國,張倩心裡又是擔心又是不滿:“陛下,你剛醒來沒多久,要好好休息才對,等過兩天有了精神,再想辦法也不遲嗎?”

馬雲一笑,輕輕的拍了下張倩的胳膊:“哎,倩兒,要是白衣軍想前兩天那樣的進軍速度,我怕劉崇用不了兩天就要大敗而逃了。劉崇是我們牽制偽周的重要棋子,他不能被削弱的太狠了。不然,這天下的走勢,就真的看不出來了。”

馬雲一力堅持,張倩沒有辦法,只好扶起馬雲,在他身子後面墊上棉被,讓他斜靠著。而另一邊,趙普則拿來了地圖,仔細的給馬雲講解周漢兩軍的軍事部署。

劉崇趾高氣揚,軍事上並沒有太大的保密性,他的實力基本上被楚國查明瞭,可是,偽周在潞州等地防禦情況,卻並不清楚。潞州刺史李筠也是周軍中的驍將了,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依託潞州的城牆,竟然讓劉崇沒有佔到一點便宜。

馬雲喃喃說道:“怎麼才能又給劉崇面子,又讓他能退回河東呢?”

第86章 南下

第86章南下

中國地大物博,推崇儒教,注重信譽。這外交往來,動輒耗費數月時間,使者和母國聯絡不便,自然不能像歐羅巴彈丸之地,諸國林立,訊息極為變通,所以,在中國是什麼沒有什麼常駐大使的。

這其實也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第一,中國幅員遼闊,使者出發以後,母國政府遙控指揮的能力大大降低,造成了這使者只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其餘的事務是一點也做不了主;第二,中國者,中央帝國也。中原朝廷向來自視甚高,怎麼肯派個使者巴巴的呆在藩國,和這些蠻夷們商量事務呢?什麼事情,還不是皇帝一道聖旨可以做主的。古代的中國皇帝,可不像後世電視劇裡那樣廢材,動不動就被些蠻夷找上門,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被蠻夷們威脅勒索。匈奴強不強,還不是被大漢朝給攆到歐洲,鮮卑、柔然等部落囂張一時,還不是被中原幾條計策,就搞得國破家亡,化作過眼雲;至於突厥人更是搞笑的給大唐皇帝上了一個“天可汗”的尊號,匍匐於大唐的腳下。

雖然唐亡之後天下紛紛擾擾,各個藩鎮為了自保和發展,放低了身段,使者往來更加頻繁,可還是沒有想到設立常駐大使的主意。

這常駐大使,還是馬雲首創的。當然,他能想到這一招,事實上是被迫的。派使者去契丹,契丹人禮物是一件不拉的收下了,可是聯合出兵,卻從來不給一個實在話。至於,河東的劉崇,心思是矛盾的,既想打郭威,又怕被郭威反咬一口,猶猶豫豫,就是拿不定出兵的主意。

這種情況下,既想達到自己的聯合出兵的目的,又不想增加成本。馬雲迫於無奈,想起了後世的大使制度。當然,這個富有時代氣息的“大使館”,馬雲考慮了再三還是放棄了。不管是劉崇,還是契丹人,讓他們在太原城、上京(今內蒙古)城裡分別劃出來一塊“楚國”的地盤,這些人肯定是不幹的。於是,楚國使者李廷儒和田雨就分別在太原和上京買了一塊別院,以“不達目的拒不回國”為理由,死乞白賴的繼續呆在河東和契丹,常年的住下去,和河東還有契丹官場來往起來。這兩個使者有機會就要推銷一番“聯合出兵”的理論,對劉崇,使者主要談的是偽周的不得人心,還有當年煌煌大漢的威武氣派、名震八方,對契丹,使者則強調的是中原的富庶,還有當年耶律德光的瀟灑中原行(當然耶律老兒命喪中原,契丹騎兵損失過半的事,使者是自動過濾的)。雖然至今沒有實質性進展,可畢竟在河東和契丹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特別是河東人民,看楚國使者啥事不幹,只是大講特講南下打仗的事情,給楚國使者起了一個恰如其分的外號“戰爭販子”,而契丹人則顯得沒有什麼文化,稱呼楚國使者田雨為“殺才”。

就在李廷儒和田雨整日在兩國官場日夜奔波的時候,碭山大捷的訊息傳到了北國。他們兩人立刻就引起了所在國家的注意,一下子由人人避之不及,變成了香餑餑。

而這裡面,河東的大漢神武皇帝劉崇表現的最為熱切。得到訊息的當天下午,他就將賴在太原城死活不肯走,讓他頭痛不已的李廷儒,堂而皇之的請進了皇宮。

“李大人,碭山大捷,你可曾聽聞了嗎?”劉崇等李廷儒參拜完畢,方才笑呵呵的問道。

李廷儒今年三十二歲,是在長沙透過科舉入仕的。在楚國官僚體系裡面,算得上是老人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