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就被楚國給從新拿回去鑄造了,可是老百姓手裡的,你總不能不管不問吧。可要是按1比1來兌換,那麼楚國可就虧大了。於是,範質就連連上書馬雲,建議馬雲降低農民的田畝賦稅,還有商人的稅務,把貨幣的兌換問題,和他的賦稅掛了勾。李唐的大錢和新錢之比,暫時定為1:5,兌換的越多,那麼就會減免他一部分的賦稅作為一點補償。
馬雲同意了範質的建議,不過,他生怕有些人從中謀取私利,讓拓跋恆派遣了大批的監察官員到李唐各地的監督。
第三個問題,就是人事方面的問題了。這個東西沒有什麼經驗可循,雖然楚國曾經滅掉了嶺南的漢國,可漢國整個一太監國,除了極少數的人才之外,這些大大小小的太監基本上全部被趕回家種地去了,只要一開科舉,漢國的人才可以說立刻就能被楚國任用了。可李唐不一樣,李唐可是說是文人政府,這就要費點心思了。而且人事上的事情,可就不是徐仲雅還有江文蔚等人說了算的了,他們和馬雲商議了許久,終於,由馬雲下詔令,對李唐整個降官系統,做了調整,像胡則、韓熙載這樣的人,自然得到了提拔,這些人在李唐的地位不高,正是屬於哪種懷才不遇型的,而像常夢錫、孫晟這樣的死硬分子,則是直接派人把他們給砍了頭。馬雲本來是不想殺這些人的,他覺得這樣都是忠臣,自己把忠臣給殺人,豈不是再說自己不需要忠義的大臣了嗎?
可徐仲雅卻是少有的一力堅持,他的理由也很充足,這些人是忠義之士不加,可是他們的這個“忠義”對的卻是李唐,可不是咱們大楚。李唐現在是完蛋了,可是李氏父子對江南文人向來很優待。文人不管他心裡是如何想法,在嘴上都是嚮往忠心耿耿的,如果大王您不殺常夢錫這樣的死硬分子,無形中給了那些不安分的文人,心中一點希望,既沒有生命之憂,又能博到美名,這些人說不定就會蠢蠢欲動,所以,一定要殺,而且還要把他們的罪名給徹底的固定下來。當然這罪名可不是什麼忠於李唐,而是什麼妄抗天命拉,盤剝苛刻拉,總之他們幾個是李景粉飾太平的走狗文人。
至於宋齊丘、陳覺、馮延巳這些人。在楚國整個出兵的宣傳過程中,他們幾個是典型的跳樑小醜,是李景盤剝百姓的幫兇和走狗。馬雲就派人蒐集蒐集他們的罪惡證據,就直接派人咔嚓了了事。至於查文徽,馬雲則沒用動他,反而還封了他一個虛銜,畢竟查文徽是帶著一彪軍隊投降的。處理查文徽,說不定會讓那群將軍們有兔死狐悲的想法。
而對於劉仁瞻這樣的人才,馬雲則是多次登門拜訪,希望他們能夠出山幫助自己。雖然效果不是很明顯,可這種事情,向來都是急不得的,要是劉仁瞻登時就投降了,對馬雲反而是一個難題,重用的話,不放心,不重用的話,也難以真正的收服,還不如就這樣子,先給他們一個虛銜,看看情況再說。
最後一個問題,當然就是楚軍的軍事部署了,怎麼把李唐的降兵化為自己的軍隊,怎麼對新的土地,劃分行政區域,這對於馬雲來說倒不是什麼難題。畢竟在處理嶺南劉氏降軍方面,馬雲是有經驗的。
第一百二十二章 攻陷河中
第一百二十二章攻陷河中
面對著郭威在河中城外築起的銅牆鐵壁,困守了將近一年時間的李守貞終於堅持不下去了。天福二年夏四月,河中城內的糧食消耗耗盡,藥材等物品極度的睏乏,從這個月開始,不斷的有李守貞的軍士趁著茫茫夜色,悄悄的縋城而下,跑到漢軍的大營裡投降。
飽受朝野內外重大壓力的郭威,終於長長的出了一口氣,事實上,以大漢朝的國力,不惜生命,用盡死力對付李守貞,贏是肯定能贏的,可是李守貞的軍隊戰鬥力不弱,在這樣的攻城戰中,殺敵一千,恐怕自己至少要損失一千二三了,郭威一方面是不願意把大漢的老本都丟在河中城下,另一方面也想借機在軍中培養自己的勢力,提高自己的威望,所以,他採用了長圍的辦法。自二月份一來,大漢皇帝劉承佑已經多次下詔詢問河中戰事,這用意很是明顯,就是變相的敦促郭威速戰速決。而透過這些詔書,郭威也漸漸讀出了些不同尋常的味道——小皇帝長大了。過去,朝廷的大政基本上都是由王章、史弘肇這幾個鐵桿兄弟把持的,小皇帝很少表什麼態,可現在小皇帝卻越過了王章這些人親自給自己下詔。
作為劉知遠的頭號心腹,郭威的心情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對劉氏是有感情的,二十多年來,劉知遠對他很好。如果劉知遠活著,郭威是絕對不會有什麼異圖的,即便是劉知遠已經死了,郭威也基本上做到了謹守臣禮,對朝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