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樂點了點頭,不再說話。
馬雲見明樂鬱鬱不樂,隨笑著寬慰道:“唐兵雖敗,但根基尚在,你莫要擔心了。漢軍不敢南渡淮河的,若漢軍南渡,寡人當親自掛帥出征,救援大唐。”
“哦,對了,明日寡人招何仲舉入宮,讓他給我們一家人畫幅畫,等允文、允武長大了,也讓他們看看自己小時候的樣子。紫英,明樂,你們覺得怎麼樣啊?”馬雲忽然提議道。這是趙普提出來的要求,向馬雲要一幅明樂、允武、和自己一家三口的畫像,這位趙大人就準備帶著這幅畫,作為禮品,出使李唐。
反正是副畫嘛,又沒什麼損失,馬雲樂得答應,只是單單給明樂畫,別的妻妾未免心裡不平衡,於是,話到嘴邊,就成了大家一塊畫了。至於找何仲舉來畫,那是因為人家李景文化素質比較高,既然要畫,一定要畫的比較好才對,這楚國之中,文化程度最高,又最聽話的,當然就是天策府十八學士了,而十八學士中,最會畫畫的,當屬何仲舉了。
紫英等人聽了連聲稱讚。
大漢天福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楚王馬雲回到了長沙。在郊迎大禮上,拓跋恆率先責問大王,規勸大王切莫窮兵黷武,緊接著兩位相國徐仲雅和範質也先後規勸楚王“裁軍”,楚王默然不語,不置可否。這個訊息很快,就在長沙官場上傳播開來,善於鑽研楚王心裡的大臣們,紛紛猜測楚王的心意兒。
自第二天開始,不斷的有官員上書附和徐、範二人的建議,楚王馬雲將他們的奏章全部留中不發,於是上書裁軍的官員,越來越多,理由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面對這種情況,軍方當然不會聽之任之,置之不理,畢竟一裁軍,那可就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切身利益了。樞密使王贇、副使李驤、劉彥濤,連日來多次求見馬雲,想找馬雲述說厲害,竟然全部被當回。
這樣,還在觀望中的官員,群起而動,上書裁軍的奏章,都能塞滿一個房間了。畢竟很多人不是隻寫一次了事,而是反覆的寫,一次比一次詳細,一次比一次有理,一次比一次臭長。正在廣大官員準備再接再厲,大寫特寫的時候,楚王突然下詔,詔令徐、範二相,六部九卿,會同樞密使、樞密副使一同議事,誰都知道,這件事,要有個結論了。
經過整整一天緊鑼密鼓的磋商,第二天,馬雲舉行了大朝會,頒佈了軍隊重組的詔書,詔書的第一句話就是:改革,事在必行。
至此,針對19萬3千多人的楚軍,首先挑選軍中精銳,成立一萬人的近衛軍,以曹彬、潘美、石大為左右團練使,其後大軍裁減為十萬常備軍隊,其中水軍2萬人,馬步兵8萬人,在鄧州、唐州等地另外實行鄉兵制度,招募鄉兵3萬人,農閒操練,農忙耕種。
在全軍實行,新的軍隊組建方式,成立火、隊、都、營、團、師、軍七級組織,十人為一火,五火為一隊,五隊為一都,四都為一營,三營為一團,三團為一師,三師為一軍。隊的長官稱為隊長,都的長官稱為都頭,品階為尉官,有上下尉之分;營的長官稱為指揮使,團的長官稱為團練使,品級為校官,有上中下之分;師的長官稱為防禦使,軍的長官稱為提督,品級為將官,也有上中下之分。另外尉官、校官、將官,還有封號。有了封號,才可以進入忠烈祠,享受春秋二祭的祭祀,在軍中可以將封號,繡在軍服上,以示榮耀。尉官以“勇”字開頭;校官,以“忠”字開頭,將官以“智”、“仁”、“信”字開頭,再往上的品級還有元帥,封號以“武”字開頭。例如,一個隊長立了大功,除了論功行賞之外,還可以賞賜封號,比如“勇安尉”一類的。為了更加全面的控制和掌握軍隊,馬雲還在軍中營以上單位設立了文工團,專門給軍中的將士,講講評書,說說故事,大都是宣傳忠君愛國不怕死,或者是些生活中的小樂子,給官兵解悶兒。
指揮使、防禦使這些叫做軍職,除此之後,還有官職,比如一個營駐紮在嶽州,那麼營的長官的軍職是指揮使,官職是嶽州守,在官階上比嶽州刺史低了半級,負責嶽州的防禦工作。馬雲重新組織了楚國的軍事指揮體系,將梧州道和柳州道整合在一起,稱為嶺南西道,任命馬光猛為嶺南西道都統,馬氏第二軍提督,少將銜;郎州道改為黔中道,任命曹芸為黔中道都統,馬氏第三軍提督,下面只管轄一師一團,少將銜;將襄、房、均、鄧、唐、隨、復、呈等八州劃為山南東道,以丁思瑾為山南東道都統,馬氏第一軍提督,管轄兩個師,以及三個師的鄉兵;以荊州、安州、嶽州等地為荊南道,以朱元為荊南道都統,馬氏第四軍提督,以林仁肇為水軍提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