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重典。用重典整人和用金錢收買人之間,當然後者容易的多。如果在用金錢收買人的同時,還能做到賞罰分明,那麼秩序也有了,軍心也有了,何樂而不為呢?
郭威帶著大軍,到了潼關之後,再次得到噩耗,鳳翔(今陝西寶雞)巡檢使王景崇也反了,和李守貞、趙思綰相互呼應,這麼一來鳳翔府、長安、河中府連成了一片。郭威馬上召集高階將領開會,討論集體的進攻方案,現在反賊是三個了,他們的地盤又聯合在了一起,到底是先打趙思綰呢,還是先打李守貞,或者是王景崇呢?
郭從義、白文珂這些人都主張攻打趙思綰和王景崇,原因很簡單,這兩人是水貨,趙思綰是個上不了檯面的牙將,而王景崇也是一個剛剛掌兵的書生,這兩人都沒什麼軍事素養,而且手中的實力也有限的很。他們很容易就可以被剿滅。
郭威點了點頭,沒有說話,只是用眼睛有掃視了眾人一眼。在這佇列最後面的趙匡胤,一下子站了出來,說道:“稟大帥,末將以為,應當先攻李守貞!”
郭威問道:“為什麼呀?”
“大帥,這三個叛將聯合,卻是以李守貞為首,而且李守貞的實力也最大,如果李守貞被打敗了,那麼趙思綰、王景崇就會不佔而降,而且這李守貞裡我們也最近。如果我們舍今求遠進入關中去討伐趙思綰,一旦李守貞從河中南下,斷了我們的歸路,那我們可就必敗無疑了!”
郭威笑了:“趙將軍所說甚合我意!”
第七十二章 三路反叛(3)
第七十二章三路反叛(3)
李守貞反叛是因為劉知遠死後,他認為自己應該是老大,想過過當皇帝的隱。趙思綰反叛原因要複雜一點,契丹入侵的時候,鎮**節度使趙贊和鳳翔節度使侯益,都聽命於契丹,等劉知遠當上了皇帝之後,對他們兩個不太放心,可這個時候,劉知遠要應付杜重威的反叛,所以對這兩人沒有立刻翻臉。可這兩個人自己卻憂心忡忡,生怕劉知遠對付他們,於是就和蜀國有了些勾連,但是,這兩個人鼠首兩端,等劉知遠大破杜重威之後,這兩個人又向劉知遠投降了,請求入朝。
而恰好這個時候,回紇的使者朝見劉知遠,卻被党項人給擋著了,回紇就派人跑到汴京,請求劉知遠派兵救援。於是,劉知遠就趁這個機會,派了王景崇率兵解救回紇使者。當時,劉知遠已經生病了,他在臥室召見王景崇,秘密對他說道:“你這次救援回紇使者是假,主要要看看侯益和趙贊這兩個人是不是老實聽話,如果他們有什麼異動的話,你就順便解決了他們!”
當王景崇到了陝州(今河南三門峽)的時候,正好碰上趙贊,他自然就放過了趙贊,可他還沒到永興呢,就聽說蜀國出兵侵擾鳳翔,於是,他受命調集趙讚的部下趙思綰等人,一同攻擊蜀國,將蜀兵給擊敗了。劉知遠因此任命王景崇為鳳翔巡檢使,而鳳翔節度使侯益卻沒有一點要入朝的意思。
於是,就有人勸王景崇遵照劉知遠的命令,把侯益給做掉,可還沒等王景崇動手呢,劉知遠就掛了。當時劉知遠告訴王景崇這個秘密任務的時候,旁邊一個人都沒有。劉知遠這麼一掛,王景崇怕被別人誣陷自己造反,所以,他猶豫不絕,幾次都露出要殺侯益的動作,可是到了最後關頭,他又退縮了。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時間一長,這事就讓侯益給知道了,他趕緊收拾收拾東西,老老實實的跑去汴京入朝了。王景崇怕這個侯益在路上做什麼小動作,就讓趙思綰一路監視著侯益。
王景崇這招原本是不錯的,讓趙思綰陪著侯益去汴京,既解決了侯益,又解決了趙思綰。可惜,他完全沒有料到趙思綰居然看透了他的目的。趙思綰他們到了永興之後,新的鎮**節度副使安又歸出城十里迎接侯益,這本是官場的應酬,可沒想到趙思綰卻說:“我手下的兵,都是永興人,家屬都在城裡面,今天好不容易路過永興,請您允許他們進城看看家眷吧。”
安又歸信以為真,就讓趙思綰進城了。趙思綰帶著自己這群兵回到城門口,故意找守城軍士的岔,當時就斬殺了一個校尉,十幾個守城的軍士。殺完以後,趙思綰就說現在騎虎難下了,大家還是跟著我反了吧,於是就帶人攻佔了永興,舉旗造反。
趙思綰反了,可王景崇還是一心一意的想當他的大漢子民。這個時候,他卻得到了一個壞訊息。這侯益進來汴京之後,這老皇帝早就掛了,楊邠、史弘肇等人掌握了大權,侯益就用重金賄賂了這兩個人,給自己求得了一個開封尹(相當於北京市長)的官職,這官雖然不小,可比自己在鳳翔當土皇帝可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