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力。高平一戰,劉崇的老本都輸光了,現在唯一能依靠就是契丹了,他已經逐漸淪為契丹人的附庸。即便是聽說了自己的使團被人屠殺殆盡,即便是聽說了契丹人和偽周翻臉,準備南下,劉崇也沒有太多的興奮。這一年的三月,劉崇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的二兒子劉承均繼承了皇位,尊劉崇為世祖,並派使者向契丹告哀。
原本,劉崇認契丹皇帝耶律璟做了幹叔叔,他的兒子劉承均自然是幹孫子。或許是劉承均不願意裝孫子,自己改稱為兒子。對劉承均的這個做法,年紀不大的耶律璟並沒有追究,就直呼劉承均為兒皇帝了,還派了個使者來太原冊封。這使者卻也是個熟人:耶律拽刺。
往常像出使太原的活兒,在上京是絕對是個熱門。不僅僅需要拉關係、走後門,還需要有點小運氣才行。為什麼呢?因為這趟活兒油水大、收益豐,典型的高收入無風險。可這一次使者耶律拽刺心裡卻是老大不樂意。
這又是為了什麼呢?耶律拽刺跟著楚國湘陰王下海經商了,這兩月跑了兩趟長途運輸,賺了個盆滿缽滿的,正是一門心思想擴大經營的時候,一封詔書,讓耶律拽刺不得不騎上馬千里迢迢的趕赴太原。
要說這堂堂契丹國人才濟濟,也不至於非得用他耶律拽刺吧。這事兒說起來也不復雜,其原因第一是因為耶律撻烈需要有人去太原替他辦一件大事兒,除了耶律拽刺之外,別的能夠信任的人都身擔重任,脫不開身;第二是因為這事兒比較適合耶律拽刺,耶律拽刺和自己關係很近,他也很想提拔耶律拽刺,可是有一條,耶律拽刺雖然在整個契丹皇室裡面很受重視,但卻沒有拿得出手的政績、功績,這影響了拽刺的官職。因此,耶律撻烈希望拽刺能夠透過出使太原建立一定的功績。
和劉崇混混酒鬼出身不同,劉承鈞讀過幾本書,上過幾年學,還算得上有點素質,為人也謙恭,待人也比較和善。他知道自己的河東實力微弱,不能不依仗契丹。聽說契丹使者來了,劉承鈞連忙派自己的中書侍郎衛融出城三十里迎接,自己也早早的坐在金鑾殿上等著。
今天的河東和去年大不一樣了,整個漢國小朝廷上上下下似乎都有些沮喪、心氣不足。衛融接到耶律拽刺之後,不住口的問安,話裡話外在探問著契丹是否會南下。契丹人的南下與否,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漢國的存亡。楚國實力受損、蜀國重新又躲了起來,如果契丹人再不採取些行動,太原方面面對偽周的壓力就實在是太大了。
衛融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作為臣下,他自然清楚河東目前的局勢,高平一戰固然讓漢國精兵損失殆盡,可更重要的是,國內百姓群情洶湧,對漢國小朝廷的不滿也與日增加。困守河東的漢國實在是太窮困了,當年劉崇稱帝的時候,就曾經直白的說道:“本來漢家也輪不著我當皇帝,只是高祖皇帝手創天下,一旦為郭威所奪,不得已而為之。朕孤守河東十二州,何其窘也,朕到底算是什麼樣的天子?你們算是什麼樣的宰輔節度?朕手頭也沒多少錢,所以待卿必然少薄,卿等勿怨朕。”隨後劉崇又制定了標準,宰相的俸祿月薪一百貫銅錢,節度使級別的俸祿月薪30貫錢。這點錢摺合到21世紀的中國,大約宰相的工資是三四萬塊錢。可是,宰相既不是丁克家族,又不會只生一個好,這點錢又怎麼夠一個大家族花費呢?皇帝不給錢,他們就只能去找百姓要,再加上去年劉崇為了勸說契丹南下,迫不得已答應每年入貢契丹十萬貫錢,老百姓是深受其苦,整個大漢國就像一座乾柴垛,稍不留神就可能爆燃起來。
可衛融的殷勤,並沒有博得耶律拽刺的認可。耶律拽刺這小夥兒現在正一門心思的走在致富道路上。他本就不情願在生意大好的情況下來河東,來了河東看到這破落窮困的樣子,心中更加的不喜。連帶著對衛融也沒有什麼好臉色。當衛融委婉的表示,自己家老大正在金鑾殿上等候他的時候,耶律拽刺卻懶洋洋的表示,自己累了,等明天再見劉承均不遲。衛融心中不悅,臉上卻也不敢有絲毫不慢表示出來,將耶律拽刺安排在驛站中好吃好喝的伺候著之後,方才怏怏而回。
就在耶律拽刺下榻驛站的當晚,大楚駐河東的代表李廷儒就登門拜訪他。由於拽刺和馬希萼處的不錯,愛屋及烏之下,對楚國人也是滿懷著好感的。聽說李廷儒來了,拽刺連忙讓人請他進來,這態度比之衛融不知好了多少倍。
李廷儒笑呵呵的施禮之後,說道:“下官在太原就聽說南院大王撻烈大人正在整頓軍隊,為南下伐周坐準備,心中是萬分的喜悅。今天又聽說拽刺將軍來太原,更是忍不住登門拜訪,唐突之處,尚請見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