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3 / 4)

小說:五代逆天 作者:夢幻天書

皇帝就算再強勢,也會把老皇帝的骨幹班子保留一兩年呢。一來這是“孝”道,表示繼承老皇帝意願的意思;二來也是為了保持政權的穩定性。換句話說,一兩年之內,他們還是呆在這個宰輔的位置上,莫說過去這幾個人和郭榮的關係都不錯,就算是比政績,有這兩年的時間,足夠他們鞏固自己在郭榮心中的地位了。也就是說,王樸一時半會頂替不了他們,可是,王樸被提拔是必然的。

而看皇帝猶疑的態度,他們第一反應就是王樸這廝不會是想靠這個來建立功勳吧,而且皇帝是不是已經同意他的建議呢。

可是這個不顧實際、空洞無力的南征論,卻讓李谷等人完全無法讓步,就算是擋著了王樸上進的路子,也不能將國家架到火上來烤。可關於這個問題的爭論,卻是引起了李谷、王溥對大周實際情況的憂慮,一面要拼死反對,另一面,讓他們也明白了這大周不對外擴張,絕對是死路一條。在李谷等人的心裡,南征自然是不可取的,但是可是對外作戰的口子卻在無形中撕開了。

這個時候,王樸突然轉化話題,問大楚為什麼富庶,其實已經是在放棄了南征了,但是,這傢伙卻暗暗的引起了一個新的話題——西進。

“為什麼盛唐的時候國力強盛?”這肯定不能說李家三四代人施政得當。如果誰這麼說,那他在政治上就完全是不成熟的。盛唐國力強,那是因為老李家治理的好,那麼現在大周岌岌可危,是不是因為老郭家不會治理天下啊?所以愛民、勤政這些東西,不適合在眼前這個情況下,來回答這個問題。不能從天時、人和上考慮,那就只能從地利上考慮了,而且在這個問題之前,王樸還明顯的做了一個鋪墊,由楚國因水路而興,引到盛唐因為絲綢之路也興盛。

這是什麼意思,難道還不清楚嗎?這說明,王樸這丫在建議皇帝陛下,向西域擴張。大周的西邊,過去的幾個強大勢力,比如吐蕃、回鶻都已經衰落了,其餘的党項等部落紛爭不休,也就是說,大周的西邊敵人雖然很多,卻沒什麼一個強大的對手。

重開絲綢之路,這個可能性不太大。可是以大周的實力,應該能夠收復祁連山一帶(甘肅)。祁連山一帶現在是回鶻的一支——甘州回鶻的地盤,甘州回鶻雖然佔據了肅州(今甘肅酒泉)、涼州(今甘肅武威)、瓜州(今甘肅安西東)、甘州(今甘肅張掖)、沙洲(今甘肅敦煌)等地,可是內部混亂的很,基本上是各個州縣割據自立,回鶻可汗對地方的控制力很弱。

打甘州回鶻的好處有很多,第一,大周終於有了一個優良的馬場,可以培養的大批優秀的騎兵,有了騎兵,至少守住中原應該沒有問題。第二甘州回鶻那塊地方,民族成分複雜,党項人、回鶻人、漢人、吐蕃人都有,而其中漢人的數量還不少,彪悍善戰。如果這個利用的好,拿下甘州回鶻不會耗費太大的力氣,治理甘州也不會費太大力氣。第三甘州回鶻的肅州等祁連山麓處,也有不少良田,雖然不比中原那麼肥沃,可畢竟是聊勝於無。第四,拿下祁連山,對大周來說相當於擴寬了戰略縱深。中原這潭水太深了,三面受敵,如果楚國拿出重利賄賂契丹,兩國結盟,聯合出兵,那麼中原還真的未必能守得住。如果拿下了甘州,那麼中原的重要性就降低了,至少打不過,我還有地方跑啊。第五,拿下甘州回鶻,蜀國的隴右地區,就成了三面受敵了,大周想拿下隴右就很方便了,甚至可以在楚國作出救援反應之前,攻克隴右。第六,吐蕃等國實力雖然大幅度消退了,可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如果能像唐肅宗那樣借兵,中原的局勢就會大大改觀。就算不能從吐蕃那裡借兵,可如果能從吐蕃那裡借路也好啊,從西面偷襲成都,打蜀國一個措手不及,如果能夠拿下蜀國,那麼天下的形勢就真的開始逆轉了。

聽話聽音兒,王樸雖然沒有擺出車馬來討論西征的事,可是這西征就是板上釘釘了。魏仁浦剛才表錯了態,現在回過味來,第一個跳出來說道:“不知道王大人認為許多派出多少軍隊西征啊?”

為什麼魏仁浦認為西征就是板上釘釘呢?一是因為王樸等著上進呢,這麼一個人才,總是當記錄員可不行,更重要的卻是因為郭榮政務上雖然低調,可從他指揮軍隊可以看出,這丫絕對是一個強勢的人。南征的調調不過是做鋪墊也好,還是真真正正的建議也好,總之是在皇帝陛下欣賞的情況下,硬生生被李谷等人的頂回去了。可皇帝畢竟是講究威嚴的話,被你頂回去一次,還能讓你頂回去兩回嗎?李谷等人絕對不可能不考慮“皇帝權威”這個問題的,你總得讓皇帝今天有個臺階下,再說了,趙匡胤在靈武的時候,和甘州回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