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讀書不成,慈禧非常著急。
據《翁同龢日記》記:慈禧為兒子“典學未成”,曾嚴厲督責師傅,稱皇帝“年已十六,親政不遠,奈何所學止此!”
更有甚者,慈禧對於兒子的師傅們“督責不嚴”、“支吾搪塞”非常生氣,竟然說出了“恨不能自教”的過激語言。慈禧的漢語水平並不高,讀的書也有限,然而,面對毫無建樹的兒子,慈禧卻萌生了越俎代庖的急躁念頭,大有赤膊上陣、沙場點兵的急切。沒有給兒子早些舉行大婚慶典,慈禧確有不得已的苦衷。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十一講 歸政同治(2)
但,歸政是早晚的事情,無論慈禧如何戀棧手中的權力,如何有恨鐵不成鋼的無奈,在載淳的年齡已經超越順治帝和康熙帝親政三年之久的同治十一年,慈禧還是為兒子選擇了后妃,並舉行了大婚慶典。
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1873年2月23日),十八歲的同治帝在太和殿舉行了親政大典,大清王朝第十代皇帝在經歷了十二年的蹉跎之後,終於隆重出場,開始了他親政的人生歲月。與此同時,在屬於男人的權力場中苦心經營的慈禧,也不得不收起那象徵著她無所不在的黃色紗幔,悄然迴歸幕後。
二
在同治帝親政的時候,慈禧以兩宮太后的名義,懿旨勉勵載淳“祗承家法,講求用人行政,毋荒典學”。具體做法是:“皇帝每日辦事召見後,仍詣弘德殿與諸臣虛衷討論。李鴻藻、徐桐、林天齡、桂清、廣壽均照常入值,盡心講貫。”在慈禧一再的耳提面命中,我們不難看出慈禧對兒子的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