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了近代的海陸軍。在專制主義皇權至上的歷史時期裡,如此重大的政治決策,沒有最高統治者的允許和支援,是不可想象的。
一
慈禧垂簾聽政以後,一場持續近三十年的學習西方的改革運動在中國開展起來,像引進國外的先進裝置、辦合資企業、建立外語學校、送學生出國、購買軍艦和洋槍洋炮、建設新式海軍等等。在古老的中國大地上,出現了這些與洋人密切相關的事物,時人稱之為“洋務”,我們今天稱它為“洋務運動”。如此大規模地引進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和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原因是多方面的。
最直接的原因是經歷了鴉片戰爭以後,在一次次的被動挨打中,部分中國人被“打”醒了,他們開始意識到中西之間存在的差距,中國面臨著“數千年所未有之變局”、“數千年所未有之強敵”,怎麼辦?他們提出辦法就是興辦“洋務”,而恭親王奕訢就是其中的一位。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戰火燒到北京的時候,奕訢被留在北京負責與洋人交涉。恭親王首先發現清軍的武器不如洋人,根本打不過人家。簽訂《北京條約》的前幾天,英法聯軍佔領了安定門,把大炮架在城牆上,不籤的話就炮轟北京城。過去清朝的大臣們包括林則徐都認為洋人只是在海上打仗厲害,在陸地上打仗根本不行。結果雙方一開戰,發現洋人不僅在海上有堅船利炮,陸地作戰也很有一套。簽約後,英法聯軍舉行了入城儀式。恭親王一看清軍的儀仗隊與外國的儀仗隊根本沒法比,裝備差得太遠,對他產生了強烈的刺激。尤其令他羞愧難當的是,與洋人談判的時候,整個北京城找不到一個會講洋話的人,只能請外國人翻譯。結果,外國人怎麼說,大清官員就怎麼聽……他不由得慨嘆:大清帝國的武器和技術確實太落後了。只有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才能使中國改變落後的局面,才能改變被動挨打的狀態。
北京條約簽字圖
與此同時,一些封疆大吏,如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等人也在要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這一點上與奕訢形成共識,這些人逐漸凝聚為一股強大的勢力,形成了上下呼應的局面。他們認為要挽救統治危機、抵禦外侮,必須仿效西方的“堅船利炮”,“練兵制器”以“求強”。於是各項洋務活動在這些洋務派的手中一步步地發展起來:1865年在上海設立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內設翻譯館;同年在南京設立金陵機器製造局;1866年在福州建立馬尾船政局;1870年在天津建立軍火機器製造總局;1868年,破天荒地委派美國前駐華公使蒲安臣率清朝外交使團出訪歐美十幾國。1872年在上海設立輪船招商局;同年第一批選派幼童留學美國;1875年,委派福建按察使郭嵩燾出任駐英國公使,後又兼任駐法國公使。這是中國第一次在西方國家駐有現代意義上的外交官。1878年,在蘭州建立蘭州織呢局,這是中國最早的一家機器毛紡織廠。1880年,在上海建立上海機器織布局,這是中國最早的棉紡織廠。同年在天津設立水師學堂,購置軍艦,並設南北電報局。1881年,設立開平礦務局。1882年,建設旅順軍港。1885年,成立海軍衙門,在天津設立陸軍武備學堂。
福州船政局
這些洋務活動慈禧是知道的,也是支援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哪一項活動都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事物,哪一項事業的實施都是平地裡的一聲驚雷。如此大的動作,如此大的影響,如果得不到慈禧的允許和支援,堅持哪一項活動都可以給這些官員冠以犯上作亂之名,操作哪一項事業都足以令這些官員死個七回八回。難道慈禧是一個有著與時俱進思想的改革家嗎?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九講 初興洋務(2)
二
人們支援一項新生事物,從大的方面說是人們意識到了這項新生事物對於國家、社會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從小的方面看,是對個人有利。應該說,慈禧已經意識到洋務活動是當時富國強兵、抵禦外侮的有效手段,無論對於大清王朝,還是她的個人統治都有好處。因為:
1�慈禧痛恨外來侵略,她希望清政府能夠擁有有效的抵抗外侮的手段如果說慈禧歡迎外來侵略,慈禧是一個天生的賣國賊,那是有失歷史的客觀與公允的。因為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外來侵略對王朝統治,對慈禧個人都沒有任何好處。
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從天津大沽口強行登陸,然後打到通州,打到北京。慈禧親身體驗了第二次鴉片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