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所有作為新媒體而成功的網站的最重要的特徵。這與傳統媒體的理念幾乎是背道而馳的。一家任何形式的傳統媒體,如果沒有原創,根本無法立足。但是,在網際網路上,獨家新聞似乎退化成了錦上添花的裝飾,而不是可以一錘定音的重拳。重視原創的網站儘管贏得了口碑與尊敬,但最終退出了舞臺;重視整合的雖然沒有自己的有品牌的新聞與評論,但是,他們卻在網民心目中造就了第一新聞站點。我想,任何一個傳統媒體出身的人,對此都不會服氣的:怎麼一些技術精英主導的網站(比如北京新浪),就比媒體精英主導的網站,在新聞傳播方面更具競爭力?從中我們隱約地覺得,重視原創與重視整合,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分野。重視原創的同時又比較重視整合,重視整合的前提下,也比較重視原創,結果可能會完全不同。出牌順序,不是一個技戰術問題,而是一個戰略問題。很可能正是如此。傳統媒體及傳統媒體出身的從業者,他的血液裡奔湧的就是原創。對於整合,他們有著本能的偏見,在網際網路上這很可能是一種偏見,而且是一種很可怕的偏見。”
'上一頁' ;'下一頁'
公共利益與公眾輿論導向(1)
網路新聞打破了傳統媒體對輿論的控制和對資訊的壟斷,使傳播過程中的傳受雙方變得更加平等,這有利於社會大眾的願望和意見的表達;有利於新聞輿論的監督作用和正確輿論的形成。不過,具有影響力和責任心的網路新聞媒體,需要注意對公眾的輿論導向,尤其是當某些話題涉及到相關各方複雜利益之時,網路媒體更要慎用自己得之不易的權力。
2004年7月17日晚亞洲盃足球賽揭幕戰結束後,亞洲足聯秘書長維拉潘在新聞釋出會上發表了一通批評北京球迷和質疑北京奧運會的講話,引起一次不大不小的風波。
下面是新浪體育釋出的有關維拉潘風波的第一條新聞:
今晚在北京工人體育場舉行的亞洲盃足球賽揭幕戰結束後,亞洲足聯秘書長維拉潘對北京球迷提出了嚴厲批評,認為北京球迷缺乏對足球的熱情,也缺乏最起碼的禮貌。
維拉潘說:“第一,北京的球迷哪裡去了?今天的體育場有65000個坐席,可來觀看比賽和開幕式的人不到(坐席數的)一半……”
這位馬來西亞人還說:“如果北京球迷不支援你們的國家隊,不熱愛足球,那亞洲足聯將來不會再將比賽放在北京舉行,我們寧可選擇重慶、成都或是濟南……亞洲足聯對北京球迷非常失望,這是北京人的恥辱,我現在甚至懷疑北京在2008年能否舉辦一屆成功的奧運會。”
網路媒體很快有了反應,大量網友在新浪網該條新聞之後發表留言,對維拉潘此番評論表示不滿。在維拉潘此番發言一個多小時之後,新浪體育首頁突出位置刊登特約作者趙了了的評論《答亞足聯秘書長維拉潘對北京的質疑》。
連結�背景資料�
 ; ; ; 趙了了:《答亞足聯秘書長維拉潘對北京的質疑》
這是一個國際大賽中從來沒有發生過的意外事件——當中國隊與巴林隊比賽的新聞釋出會結束之後,亞足聯秘書長維拉潘主動要求在新聞釋出會上發言。維拉潘是個性情直爽的馬來西亞漢子,面對採訪亞洲盃的記者,他發洩了對“北京人民”一肚子的不滿。
…………
開幕式過程中,當現場大螢幕出現中國足協副主席閻世鐸的畫面時,的確有部分球迷多次發出噓聲。事實上,這些噓聲甚至並不是針對閻世鐸個人,究其根源,這是球迷對中國足球工作不滿的一種極為樸實的表達。然而,由於受到電視轉播延時的影響,現場球迷對大螢幕中畫面發出噓聲之時,恰好現場是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以及亞足聯主席哈曼等官員在講話,這使得不瞭解情況的維拉潘產生了嚴重的錯覺,將噓聲理解成為北京球迷對國際足聯、亞足聯官員的不禮貌。
…………
確如維拉潘所表示的那樣,他是中國足球的好朋友。然而對於中國足球現實情況缺乏必要的瞭解,與中國方面缺乏足夠的溝通的情況下,便片面地傳播個人之見,作為亞足聯的秘書長而言顯然是有些輕率了。更何況,維拉潘對於北京這座城市的指責措辭極為不嚴謹……維拉潘甚至講:“照目前的情況,我對北京能否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並沒有十分的把握……”將與亞洲盃並無太多關聯的事件牽強地講到一起,幾乎是有些不負責任了。
當然,球迷對於中國足協工作不滿以及對中國足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