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圈成喇叭衝著場內的小意喊道:“小意,牛比啊。你太牛比了!”
要是在平時,小意聽到易青說這麼粗野的話,可能早就象慌亂的小兔子一樣跳到一邊,垂著頭雙手併攏。不知所措的站在那裡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可是此時她卻似乎渾然未覺,一個人還站在一大堆道具屍塊中間。努力的吸著氣,被化妝師用三層裹胸裹的緊緊的胸部劇烈的起伏著……
周圍地人都看出不對勁來了,紛紛叫道:小意你怎麼了?
小意終於彎下腰,“哇”得一聲吐了,先是一口清水,然後把下午吃的還沒消化的殘餘食物全都吐了出來。
“哈哈哈哈……”明白過來的易青和周圍的劇組同事頓時大笑起來——小意這孩子,還當真了。
“笑什麼笑?”依依連忙衝過去,使勁拍著小意的背,大聲的道:“好了好了。傻丫頭,已經叫Cut了!這條過了!”說著掏出紙巾來遞給小意。
小意搖了搖頭,道:“真的過了?可是我覺得這條還不夠好,其實我還可以更好一點的……要不要再補一條,啊?跟導演說再來一條好不好?”
周圍的人又大笑起來,離她最近的羅綱棒著肩上的攝影機大笑著道:“小意啊小意,你可真不愧是周依依教出來的呀,有什麼樣的老師就出什麼樣的徒弟。”
易青滿意的叉著腰把剛才那條又“欣賞”了一遍,看看大家都笑夠了,大聲道:“好!換場,快!道具和場工進來,快,準備下一場!演員補妝!場記……場記呢?”
易青指揮著大家把道具撤了下去,然後叫來場記,讓他把下一場的場板寫好檢查一遍,然後大家準備徒步走幾分鐘,到早上已經準備好的下一場的場地去。
易青和場記正在對場板呢,發現收拾場地的場工都空著手傻站在圈裡。易青以為他們偷懶,怒道:“磨什麼洋工!今天時間這麼緊,晚上還打算不打算吃飯了?”
那些場工面面相覷,終於有個膽大的叫道:“導演,道具組的四個師傅一個都沒來!”
易青楞了一下,剛要說話,那邊負責採辦的劇務氣喘吁吁的跑了過來,竟天價呼天搶地的叫道:“導……導演,孫小……孫小姐,不……好了,道具組……道具組的人要動手打……打孔製片,你們快去看看吧第三章 這裡沒有小事(中)
孔儒帶著那個劇務來到早上楊嫻兒帶著美工組佈置好的一處外景拍攝地,去找此刻正在那裡為下一個鏡頭的拍攝做最後的道具檢查和準備的道具組成員。
到了地方。場地裡三三兩兩的分佈著美工組的工作人員、場工和第二組攝影組的兩位正在除錯機器的攝影助理;遠處,楊嫻兒坐在一輛拉開大門的中巴攝影車裡,面前的皮座上鋪開了一張美工紙,她正拿著筆在紙面的虛空上比比劃劃的思索著什麼。
道具組的四位領頭的師傅正在場地的中央對著一部道具用馬車較勁呢——大概是改裝好了這輛馬車後,商量則怎麼把所有的螺絲釘一類的現代化零件遮掩起來,免得穿梆,畢竟是古裝戲嘛。
道具組跟服裝、化妝等部門一樣,隸屬於美術組。
國內的道具組,還是非常傳統的學徒制。一般一個組的道具人數,根據影片的不同需要會有十幾人到幾十人不等,例如張一謀當年的《滿城盡帶黃金甲》,算上做刺繡的,光做道具的就有二百來人。
但是無許人數多少,都會有幾個核心的人物——至少會有一位資深的老師傅,以及這位老師傅所帶的幾個學徒,這幾個人是職業的道具專門人員;由他們作為核心組成班底,指導其他人制作和管理影片相關的道具。
其實一部電影地道具組真正的道具師就那麼幾個,其他人都不過是臨時找來幫忙的場工而已。拍攝地就近僱傭地工匠和當地心靈手巧地婦女,會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劇組在構成的時候,道具這一塊整個地包給某一個或幾個老師傅。由他們帶領自己的徒弟去組班子。
劇組把所有該給道具組的錢在開機的時候先預付一小部分。在殺青前幾天再根據合約付請尾數。之所以不是在殺青之後或者殺青當天付請,而要刻意提都兩天,是為了防備一些不道德的製片商。或者叫“皮包劇組”在拍完自己需要的東西以後捲包走人,賴掉工作人員甚至是演員明星們的酬勞。
所有的酬勞事先都已經商量好,由學徒制地金字搭尖,也就是這位老師傅分配。他來規定每個徒弟得到多少錢,剩下的最大一份自然是進了師傅的腰包。
所以可見道具這個活兒也是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