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華星大廈的第八層。是華星的演員練功練聲練臺詞的地方。
易青組建的這個公司,和傳統地電影公司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不象一個為運營賺錢而規劃的企業,更象是一個研究藝術地大科研單位。這恐怕也是華星集團和前中華人影業屢出精品的重要原因。
單從這間練功房佈置設計來看,依依自己都會有種回到了電影學院的錯覺。
現在依依就盤腿坐在以前老師們最經常坐在的那個方位上。在為小意開啟表演藝術這片天地的大門。
傳統地訓練演員的方法,無非是先透過動物模擬和無實物練習來對解放演員的天性;然後透過無數次地小品練習、體驗生活、奇思妙想來訓練演員組織行動的能力;再佐以形體、臺詞等方面的練習提高演員的綜合能力。
說起來簡單,但是其中學問之複雜。知識涉及面之廣,可能不下於任何一個社會科學門類。國家教委早在八十年代初就為這個學科設立了碩士學位,現在表演學的博士課程也就要出爐了。
一個演員的培養,專業教學起碼要花上三五年時間,還得有一定的實踐經驗才行。可是依依沒有這個時間了,她連是三五個月的時間都沒有。
她要在十幾天內,把小意培養成一個初具表演能力的女演員,起碼要比國內那些選秀選出來地演偶像劇的小明星們要強一點才說的過去吧!
所以依依想了很久,覺得不能按照電影學院傳統的那種模式走。今天的依依。已經不是當年那個什麼都要易青來教尋點撥一樣的文藝初學者了。經過四年大學的學習和這幾年的實踐積累,她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