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一政策開始實施的第一年起,放映員這個行業漸漸的成為炙手可熱的新興白金職業。
除了上繳地部分,一個放映員幾乎等於掌握著一家小型電影院的利潤來源,對於個人而言,這種收入之可觀就可想而知了。
帶頭致富的全國第一位職業放映員阿鼠,憑藉他多年建立起來的遍及全國的放映網路,硬是在短短几年之間。成為身家數百萬地富翁一一當然這是後話了。
伴隨著放映員們的笑臉的,是盜版商的哭喪的臉和惱恨的咒罵。
任何一個真正看過幾次寬幕,領略過那種放映音響效果、並且對生活還有點追求地人,恐怕都不會再滿足於在電腦和電視機前的小螢幕上看盜版碟。
在自己居住的社群,幾乎天天晚上有電影看。小區包場一家只要出五塊錢十塊錢,進去幾個人都可以,這種消費幾乎已和購買或者租一張盜版碟所支付的錢相當了——事實上,大部分人買盜版碟,很少會看第二遍。
很快的,傳統的出租盜版影碟地小型店鋪一家家的關張大吉。益版商們開始打起了監版複製和從放映員手裡購買複製盜映的主意。
一開始的時候確實有些不開竅的放映員偷偷交給他人盜映,可是很快他們就發現,賣複製給別人到處放,等於是在砸自己的飯碗——賣給盜映者獲得的錢怎麼也比不上自己去放賺到地錢多。
而試圖盜版複製的盜版商們也沮喪地發現,原來盜版DVD等音像製品和盜版製作膠盤複製根本就是兩碼事。要把一張熟膠盤拷到生膠片上去,再洗成熟膠盤後拿去放映。其技術舍量、所需要的勞動質量要比壓刻盜版DVD高難上十萬八千倍——就算高薪聘些專業人士來做,所城要的機器和生產車間規模,也不是他們這種“中小投資者”敢問津的。花了牛力氣才搞了盜版出來,還沒見到利潤呢。就先投下去上百萬,而且還要冒著在大庭廣眾下經營放映、隨時被工商掃掉的危險,這種生意的成本和風險未免太高。
二十年前,倭國任天堂曾經豪言,他們的遊戲能改變下個世紀全亞洲人的生活——結果電腦網路遊戲的盛行很快粉碎了倭國人的美夢,現在市面上那種舊式的任天堂卡機,恐怕只有一些復古懷舊的人才會去問津。一種新的、先進的娛樂方式總要取代舊有的落後的方式,這恐怕是人類社會的鐵律之一。
除了對盜版業的衝擊之外,這種銷售模式還帶來了電影行業宣傳方式的重大改革。
在這種經營模式進行了一段時間之後,聰明的經營者和製片商們發現,在放映員們進行二級電影產品的放映時,對一級產品進行宣傳效果奇佳。
由於一盤熟膠片的放映長度,至多隻能達到五六十分鐘,所以用放映機進行放映一部影片,中間一定需要換片。那麼,在每次放映剛開始的時候、中間換片的時候、片子放完的時候——這裡就出現了三段可以插入廣告的商業時段。
但是在這樣的間隙中插入廣告,極易引來觀眾的不滿;而且根據國家的法令,院線方、製片方和放映員是不具備製作廣告的資質的——於是就有人想到,在放映舊片的時候,間中插入對新片的廣告。
比如說,當晚放映的是2006的電影《瘋狂的石頭》,在放映中插播《雙槍老太婆》的片花、演員介紹、宣傳短片等等——觀眾們在看電影看到眼酣耳熱的時候,特別容易被這種煽動性極強的宣傳手段所吸引,生起去電影院一睹為快的念頭。畢竟要等到這種新片淪為二級產品便宜賣,還要等很長的一段時間,不缺這幾個錢的人自然會動心思。
這種宣傳手段,既省錢又有效,很快得到製片商和院線商們的親睞。
……
這種新式的放映銷售模式,不僅擴大了電影產業的利潤範圍,而且其機動靈活、市場反饋資訊及時的特點,極大範圍的宣傳和普及了電影文化,使得看電影日益成為一種重要的民間文化娛樂消費方式。
比起遍地都是電影院的印度,中間採用的這種模式又大大縮減了成本,減少了大量不必要的固定資產投資,可謂一舉多得。
就這樣,傳統的票房收入佔三成;二級產品的銷售佔三成;其他相關軟產品及音像產品佔四成——當初孫老爺子向易青提出的對未來中國電影產業均衡的利潤結構的構想,終於在易青和他的夥伴們多年的不懈努力下,漸漸的初現端倪。
第十一章 浮出水面(上)
日熹冥冥欲曙天,晨風襲人正好眠。
高原的早上格外的幽曠,空氣裡都飄著高遠遼闊的氣息。不過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