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2 / 4)

小說:崛起清末 作者:

大用處的。”

“按照大人您的這想法,你還準備將淮安府的這些土匪都清剿一遍?哎呦大人,我覺得您還是多考慮一下。這些土匪盤踞再次這些年,漕運總督府閉眼不管,淮揚道總兵也沒管,這裡面是不是有些什麼道道?”華良輔考慮的可沒有那麼簡單。

張仁杰抬眼看著他:“你的意思是,官府養匪自重?官匪勾結?不能啊,我清剿海龍王的時候,在海龍王老巢也沒有搜出來任何東西是與官府有關的呀?!”

“這個說不準,據我們這些天的瞭解,除了桃園的那個孟老虎的確算是個義匪沒有燒殺搶掠禍害百姓之外,其他幾個可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像是這個老錘頭,據說都六十多了,人老精鬼老靈的,他能不知道和官府作對沒好處?”

“說的也是,但是不管他和上面的哪位大人物有聯絡,本官這次剿匪也是剿定了。就算是漕運總督府,也管不著我這地方駐軍清剿土匪的事。嗨,直接跟你說吧。咱們這花錢大手大腳的,銀子經不住折騰。前番剿滅海龍王的確是得了不少銀錢,可是咱們不能坐吃山空。我先前就跟你說過,我只需要在這安東有大半年的安穩,接下來還要有大事要做,因此需要的銀子絕對不是個小數目,那是越多越好。”

“大半年?”華良輔有些跟不上趟,怎麼著就成了只做不到一年的官?

“這事情再過幾個月你就明白了,但是現在除了要給家鄉做好事之外就是想法子弄銀子。弄銀子最快最好的辦法就是去搶,搶誰的?目標當然是這些大《煙》販子以及那些無惡不作的土匪!搶他們的我沒有心理負擔,而且來錢還快,另外還能得到好名聲!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啊?!”張仁杰說著臉上的笑容就燦爛了。

。。。。。。。。。。。。。。。。。。。。。。。。。。。

清江浦其實也包含了青河縣城在內,在運河交通中起著樞紐作用而被稱為“南船北馬,九省通衢”,這地方的繁華並不遜色於江南地區。在這個地方真正主事的並不是清河縣令盧向久,在他的頭上還有大大小小的各級衙門,壓在最上頭的就是淮揚道道臺衙門。至於說漕運總督府以及淮揚道總兵府雖然也設立在淮安府,但卻不是在清河縣,而是在邊上的山陽縣。

自從三百年前黃河全流奪淮以後,淮安府以北的京杭運河不僅迂緩難行,而且危險很大,張仁杰的老家馬頭鎮一帶,斷纜沉舟之事經常發生。以淮安為界,大運河的南北漕運能力是非常懸殊的。

清廷規定,清江浦以北的運河只允許漕運船隻透過,因此大量旅客都必須在此進行“南船北馬”的交通方式的變更,故除運糧漕船、貢品船與巡河官舫外,一般旅客由南而北,均至石碼頭舍舟登陸,渡黃河至王家營換乘車馬,踏上通京大道;由北而南,則至王家營棄車馬,至清江閘下登舟揚帆。

直到現在,即便運河漕運已經不是主流,但是這條規矩還是沒有變,江南源源不斷的物資船運抵淮安府後,絕大多數都是無法繼續北上的,只有改為車馬陸運,大量的北方人士乘車馬抵淮安,休整一番之後,乘船優遊南下。就因為這,清江浦的石碼頭曾被稱為“九省通衢”而名揚全國。

由於清江浦這裡“最是襟喉南北處”,“舟車日夜繞城行”,並且大量的人員、貨物還要經過這“一停”、“一頓”、“一週轉”。“船一靠岸,千車萬擔”,因此最靠邊上的青河縣城裡貨物的豐富、倉儲的發達、各色人等的彙集、市井的繁華,是不消言說的了,真可謂南船北馬,南腔北調,眾聲喧譁。

南來北往的流動性極大,這對於張仁杰來說可就是好事啊,釣起唐家、夏家這兩條大魚最好的位置就是這裡了。

第五十七章 石碼頭接貨

(新書求推薦、求收藏!朋友們的支援便是我最大的動力!拜託拜託,感激不盡!)

應淮安府錢知府以及布政使楚大人的命令,要在淮安府境內來一場大規模的掃匪行動。張仁杰算是第一個響應的,也正好藉口帶著隊伍出城。布政使楚大人的命令,錢知府負責統籌安排,而下面的各支隊伍負責具體執行。張仁杰主動挑下來阜寧老錘頭這一窩土匪,單獨的帶兵對上這一股,至於說阜寧本地守備衙門的兵馬,雖說也是參與進來清剿老錘頭的,但是能起到什麼效果還真不好說,張仁杰十分相信這其中是有人與土匪老錘頭暗通款曲的。

安東縣城到阜寧縣城的距離比到青河縣城的距離要遠,足足有一百里。提前幾天時間,張仁杰就帶著隊伍大張旗鼓的出了城,應牧縣令的要求,還是留下了八個班的隊伍保護縣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