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有絲毫的驚駭。
一念及此,羅開向那大鷹一躬到地:“謝謝鷹兄賜教。”
他是性情中人,知錯必改,見賢思齊,所以才會在大鷹的點撥下快速領悟,跨越了一人一鷹之間的形態溝壑與思想藩籬。
第九十六章 高處比天高
(方晴說到此處,丁峻馬上聯想到香港文學大師的一本武俠鉅著,其中有人與雕十六年來共處一室、兄弟相稱的情節。這種看似匪夷所思的情節每每令讀者所詬病,但卻被道家禪界大師、藏傳佛教大德欣然接受。他不禁猜測,該情節絕對不是那位文學大師信筆杜撰,而是根據有因有果、有名有實的真事改編而來。而該鉅著被搬上銀屏之後,名列“香港四大才子”的著名詞曲家則創造出“問世間是否此山最高,或者另有高處比天高”的主題歌,一時間華人世界為之震動。這一系列的真實事件,豈非正是“亞洲之鷹”羅開在喜馬拉雅山脈的探險際遇?事實上,丁峻在想通了這一切之後,一抬眼,發現方晴正目視著他輕輕點頭,目光中頗有讚許之意,似乎已經看透了他的思想並且大加讚賞。)
峰頂的面積大概有三十步長、二十步寬,中間支著一架小小的帳篷,帳篷邊則是兩隻古式陶製酒甕。
羅開對於中國白酒頗有研究,一看酒甕樣式,即知道是明清時期的塞外烈酒,純糧食釀造,貯存年份越久遠,酒漿就越濃縮,通常封口時滿滿一罈,到開封時便只剩一半。
“好酒。”他指著酒甕讚歎。
“好酒還得有知音對飲,但我還有一個小小的要求,如果喝得開心的話,請幫我解答一個困擾我多日的難題,可以嗎?”那大鷹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