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4 / 4)

小說:伏藏師 作者:剷除不公

苯教和藏傳佛教徒在他們信仰的宗教受到劫難時藏匿、日後重新挖掘出來的經典,分為書藏、聖物藏和識藏。書藏即指經書,聖物藏指法器、高僧大德的遺物等;識藏則是指當某種經典或咒文遇到災難無法流傳之時,就由神靈授藏在某人的意識深處,以免失傳。當有了再傳條件時,在某種神秘的啟示下,被授藏經文的人就能將其背誦出來或記錄成文,這一現象便被稱為“伏藏之謎”。

“伏藏”,藏文是“爹瑪”。“爹”,有“寶貴”和“值得保全”之意,是指一件很珍貴的東西被埋藏,最終再被髮掘出來。據典籍記載,蓮花生大士自從到西藏傳揚佛法後,發覺當時藏人的質素未足以接受密法,而且當時有些法的因緣尚未成熟,故離開西藏前,他將很多教法、佛像、法藥埋在不同的領域裡,有的在瀑流,有的在山岩,有的在虛空,有的甚至在聖者的甚深禪定之中,供後代智者慢慢發掘。

既然有“伏藏”,則相應的,也就有了“掘藏者”,其道理與“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完全一樣。沒有高明的“掘藏者”相助,擁有“伏藏”的人只會在紅塵俗世中碌碌無為一生,渾不知自己腦子裡所擁有的,就是世上最珍貴的資訊。

電話打通了,林軒向著話筒說:“我是雄巴村的林軒,請轉告多吉措姆大師,一小時後我帶一位朋友過去拜訪。”

他常年行善積德,在阿里地區尤其是在擁有“兩山兩湖”的普蘭縣境內,有著很高的知名度,只要報上“林軒”的名字,幾乎所有人都能給他面子。

接電話的僧人答應轉告大師,並歡迎林軒的到訪。

放下電話,林軒長吁了一口氣,心情總算稍有轉晴的意思。

格桑很可憐,他希望能幫到她。

在許多“掘藏”的經典事例中,有些不識字的、身有殘疾的伏藏師一旦解開腦中的伏藏,立刻就變得博學多才、身體強健,彷彿換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