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疽膊荒蓯裁匆膊桓桑�蠹葉記宄��8年前他們可以等,可以等足足6年,為的就是這一搏,可是現在,他們不能等了;按說,人這一生,能有這麼一次大事件,已經知足了,經過這一役,大家也身勞力竭,需要休養生息了!但是市場不能等,或許,幾年後,新行業的准入門檻會更高,競爭會更加激烈,更讓仙女吃不消!這是大家的心病,這些老員工們大多已經40多歲了,還能夠繼續等待嗎?
仙女公司的形勢不僅仙女人在考慮,社會上許多人也在考慮,對於這個深不可測的公司,大家是感情複雜。不過仙女公司顯然敵人不少,她已經沒錢了,至少幾年內公司都是資金匱乏,卻是令許多人暗中高興的事情!電子公司的鉅額投資,已經使這個資產雄厚的公司筋疲力盡,失去了鋒芒,沒有了錢的仙女公司,可以說什麼都不是,她只能一年年的等待合作公司們上繳利潤分成,而且大家也看明白了,仙女的收入短期內不會暴漲。首先鋼鐵公司和紡織公司的年利潤比較穩定,總共也不過200多億元,這已經多年的老數字了,起伏也就在20億元之內,而基礎部品公司至多能夠上繳30億元利潤,平常也就是20億元,短期內根本就不能上漲,這幾大塊兒,每年也就能收入300億元到330億元之間而已。可是仙女公司的花費也不少,每年的各項支出至少得40億元,至於歐亞電子公司,大家不熟悉,但是這個公司肯定要保持擴張勢頭,估計也至多能上繳幾十億元,實際上能夠給他們50億元已經不錯了。至於仙女電子,估計某人是捨不得抽取利潤了,其餘的就只有西星公司了,可這兩家公司沒有從屬關係,不可能把利潤轉交過來,即使借錢也要償還呀!當然,出現某種可能的情況還是存在的,比如說以某種商業上的低買高賣,雖然有失商業平等精神,但是兩家公司關係這麼鐵,誰又能說三道四!
事實上,仙女公司確實做了一段“無作為”工作,自從電子公司分離之後,公司就因為鉅額債務而不得不休養生息,經過一年的蟄伏,在形勢好的情況下,收入有所增加,公司保留資金達到了310億元,又從東林那裡收回了30億元,總算付完了東湖電子等公司的合同資金,同時由於歐亞電子的利潤豐厚,分紅達到了50億元,使得公司流動資金達到了350億元,可是這些錢還不夠償還西星公司的借款,可是他們決定把這些錢全部還給西星公司。西星實際上是不需要錢的,透過股市籌集的資金以及自身每年200億元的鉅額開發利潤,使得賬面資金已經達到了630億元。
仙女公司雖然還有銀行的合同貸款沒有使用,但是不管怎麼說,賬面上已經沒有錢了,也不是一分錢也沒有,可是那幾個億根本就起不了作用,可是他們為什麼還要償還西星公司的借款呢?原來,他們想換一個借款方法,這手把錢交給西星公司,那手就又從西星搞來了200億元。這200億不是借來的而是貸款,每年利息一元錢,貸款協議上既沒有規定還款日期,又沒有使用說明,反正,透過這種“欺詐”行為,仙女賬面上憑空得來了200億元,並且沒有上交一分稅款。當該貸款被人們獲知的時候,不少人都大嘆了一口氣,200億元人民幣,就這麼從一家公司轉到了另一家公司,沒交給國家一分稅!其實,某人也很委屈,本來嘛,西星和仙女就是一體的,資金從一個公司轉到另一個公司還要交稅,這不是欺負人麼?哪能一筆錢交兩次稅的?既然這無限期貸款行得通,幹麼不採用這一招呢?於是,仙女公司當年的收入就高達500億元,讓某人樂得合不攏嘴,而既然仙女有錢了,那麼她是不是又要進行新一輪投資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公司已經有錢了!
從仙女公司分離電子公司之後的18個月時間裡,公司內部對新一輪投資望穿秋水,負責人們反覆考慮今後幾年的投資重點。對於公司的財政狀況,大家倒不是很擔心,每年300個億的淨收入,再加上西星公司的隨時支援,以及銀行的“隨時可用”的貸款,資金不會是大問題。何況,像電子公司一樣,總得鋪開了頭,才能延展下去,仙女不可能自己去組建公司,開辦工廠。對於能源公司的“緩慢進展”,大家可是“受夠”了,第一桶油的生產竟然用了整整兩年時間,而直到今日,每年也不過才能交給總部10億元利潤,“這不是耗時間麼”,像電子公司這樣該有多好!於是,大家對直接收購公司充滿了興趣,而收購的重點已經表出來了,就是新材料公司,這個據說早就該進入的行業!
仙女公司對新材料行業早就注意了,幾乎在七年前,公司組建第一批研究所時,其中的一個就是新材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