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方面也多達100多架,而應戰的中國空軍僅僅是海航二師的近百架戰鬥機。這次海航二師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阻止對方的60架轟炸機進入轟炸位置,雖然清一色的J—16戰機全部為空中攻擊機,但是泰馬聯軍方面戰鬥機佔據了總數的80%左右,可見任務有多麼艱鉅!而在南方的某個空域,幾乎就在同時,將近350架戰鬥機和轟炸機組成的龐大機群,在向空一師的防區撲來。
海航二師的戰鬥任務是儘可能的在柬埔寨南方海域上空攔截對手,一旦敵機越過了他們的防區,“不得進行尾追攻擊”;說實在話,任何一個空中指揮官都不敢指望兩個航空師能夠攔截住對方的600多架戰機,海面上空比較廣闊,適合大機隊展開,有利於對方的大規模機群協同進攻,而僅僅依靠不到200架戰機在稍縱即逝的空戰中完全攔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指揮官們也有信心將大部分的敵機,尤其是轟炸機攔截在戰區之外,因為他們更相信自己飛機的質量和飛行員的素質!此次空戰的規模甚為龐大,據戰史研究統計,馬來西亞和泰國一共出動了240多架戰鬥機執行護航任務和尋機消滅中國空軍的任務,另外大約有60架轟炸機用於摧毀中國在越南的航空基地;印尼方面出動了260多架戰鬥機護航和尋機消滅中國戰機的任務,轟炸機近90架轟炸中方在越南的空軍基地和越南南部的兩個港口,削弱中國的海外補給能力。聯軍一共擁有戰鬥機500多架,轟炸機將近150架,而直接參戰的中國空軍還不到200架,兵力對比為5比2以上。參加這次空戰的戰機一共有900多架,已經超過了23日的各個空域的800多架,如果算上其他地方相機而動的戰機,說這次空戰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空戰一點兒也不過分!
這次空戰也是開戰以來中方首次以劣勢兵力參加的空戰,至於為什麼不調派大批空軍兵力進行支援,戰史研究說法不一,有說中方相信自己的戰機效能以及飛行員能力,不把對手放在眼裡的;也有說是因為菲律賓尤其是美國人牽制了大批空軍兵力,因為據說在當時多達150多架戰鬥機尤其是美國戰機活動頻繁,使得中國人不敢南下支援;也有說中國人情報得來的太晚,來不及排程;以及中國人想達到敲山震虎的目的,想透過這次會戰阻嚇一些潛在對手。總之,空戰在中國空軍佔據絕對劣勢的情況下發生了,那麼到底結果如何呢,全世界人民都睜大了眼睛!
第三飛行團是作為第一梯隊參加戰鬥的,同行的還有第二飛行團,這兩個飛行團都是身經血戰的英雄團隊,戰績非常出色,第三飛行團殲敵最多,而第二飛行團也在戰績榜上名列前茅,而且其自身損失相對最小,都是海航二師的主力飛行團。他們要不僅要牽制大批敵人,而且要儘量減少自身損失,最好是“全部返航”,殺敵是一方面,減少損失是另一方面,大家都很明白,不僅他們想要儘量的攔截敵人,而敵人更想趁著數量優勢吃掉他們,減少今後戰鬥的威脅,甚至就此拖垮中國空軍,實現最終的戰略企圖。所以,雙方都在摩拳擦掌,試圖向全世界尤其是本國人民展現自己的實力,贏得不世的功名!
如果泰國的預警飛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那麼他就能提前發現整個“通道”中沒有一家中國戰機,同時,還能至少提前一分鐘發現躲藏起來的中方機群,但是顯然從歐洲買來的這第二架預警飛機……而如果能夠從空中俯視就會發現,如果泰馬聯軍是一頭巨鯨,那麼,中方國空軍就是一群浪鯊,一群伺機而上的空中殺手!最先發動攻擊的是電子戰飛機,不早不晚,就在聯軍將要發現中國機群的一剎那,預警飛機失去了電子識別能力,更有許多戰機的電子顯示屏一片盲點,緊接著,距離聯軍最近的第一梯隊實施了齊射!
某些人認為,如果有三倍的先遣攔截部隊,僅這一次齊射就可以讓聯軍失去一半的戰力,但是這顯然不可能,如果先遣攔截部隊力量過大,那麼整個攔截戰鬥肯定要失敗,僅僅留下2個飛行團應對敵人的100多架戰機是不可能的,而且由於位置重疊的關係,那個理想的數字根本就不能實現,何況那也會增大被提早發現的機率。由第二飛行團和第三飛行團組成的第一攔截梯隊,首先發起了襲擊,他們隱藏在柬埔寨海岸線的上空,從聯軍的北側前方發動了襲擊,由於聯軍機隊的密度比較大,最主要的是受到電子干擾致盲,所以先一輪的48枚超視距攻擊效果非常顯著,預警飛機的資料鏈上明顯的收到數十個目標變異,至少有35架敵機出了問題,這幾乎是中方戰機數量的一倍半!緊接著,中方又發動了第二次齊射,這一次,效果就沒有前一次那麼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