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眾君朝會,其實並不算圓滿,不料天子大禹是一個如此追求圓滿之人,竟然沒有宣佈朝會結束,而是決定攜眾君親自前往百越。剛剛殺了防風氏,天子就不怕危險嗎?弄不好防風氏的部屬會趁機報復。
可是當今天下,若想安撫百越,確實沒有誰比天子本人更合適了。防風氏素來拒絕任何人插手百越事務,不論對方有沒有道理,也不論他自己做的是對還是錯。但大禹當年治水時可是走遍了百越諸部,受萬民尊敬。
況且安撫諸部,哪有比天子親至更好的選擇呢?至於說危險,大禹本人都不怕,天下眾君誰又能說不敢去呢?
天子率眾君下山了,虎娃、倉頡、祿終卻落在了塗山頂上。虎娃當然知道了大禹的最新決定,沒有人比他更清楚這麼做才是最佳選擇。防風氏一死,百越之地的大小勢力必然分崩離析,大禹要搶在混亂還沒有出現之前,以雷霆之勢迅速控制住局面。
大禹是唯一有聲望亦有權威能掌控百越之人,所以他必須得親自去。這位中華天子早就制定好了計劃,連車馬舟楫都已提前準備妥當。
大禹早就知道一定能在塗山斬殺防風氏嗎?那倒未必。但聖人謀事,就要好應對各種可能。法陣是倉頡先生提前佈下的,但直到看見防風氏走上塗山的那一刻,大禹才決定動手,若是當時的條件不具備,他也會另做打算。
大禹甚至一句話都沒有說,在塗山的半山腰上就斬殺了防風氏,至於防風氏是怎麼死的,天子也無意對任何人解釋,只是讓大家都看到了結果,然後公佈其罪狀。
這麼做合適嗎?按照通常的慣例,好像應該是先出手將之拿下,由皋陶大人問訊後公佈其罪狀,然後再將其斬殺,這才叫明正典刑。
可是這個想法雖好,也得能做到才行。既然防風氏該殺、也一定的除掉,眼下的結果已經抓住了最好的機會。當著天下眾君的面斬殺防風氏並公佈其罪狀,沒有波及無辜。防風氏一死,便解決了百越問題最大的癥結。
倉頡先生當年於之江城“賣盆”鬧得那一出,是早就為今日在做鋪墊。倉頡先生此時望著山腳下道:“人間事已畢,我也該走了。”
虎娃道:“您若不著急回仙界,如今人間倒有一個好去處可玩賞。”
一旁的祿終突然開口道:“什麼好去處?”
虎娃趕緊轉身道:“您已經沒事了嗎?”
祿終擺手道:“一點小傷而已,我早就習慣了,無妨。”祿終此刻涵養形神已畢,但身上仍然帶著傷。這可不是普通的小傷,雖然暫時已無妨,但想徹底恢復卻很難,可是看他的樣子卻並不在乎。
虎娃介紹了崑崙仙境。從上古時開始,講述那處天成洞天以及其中山河世界的來歷。鎮元子在天成洞天中修煉、突破地仙成就,後來那裡成了太昊棄山河圖之地……虎娃在無邊玄妙方廣中見若山有所悟,便給了太昊天帝一個建議,於是有了現在崑崙仙境。
祿終聞言大感興趣,又嘆息道:“我與此地有緣啊!今日斬防風氏,是我在人間最後一次出手,本已打算今日之後,便離開重辰部遠遊,卻不知有何處洞天仙境可得逍遙。如今既有崑崙仙境,那是再合適不過了。”
崑崙仙境的來歷,的確和祿終有點關係,當年帝江撞開的就是山河圖,而如今山河圖已化為天成洞天中的世界。
祿終說今日是他在人間最後一次出手,既然說了出來就是其的心境,人間也確實沒什麼事情需要他再出手了,他也不想再理會更多俗務。身為碩果僅存的中華戰神,祿終的傷勢一直未愈,此世也很難歷天刑成仙。
祿終今日出手,其實也是在還崇伯鯀的情,否則恐怕誰也請不動他。祿終當年未成為重辰部的伯君時,心裡對崇伯鯀並不是很服氣,甚至有些看不順眼,可是後來卻改變了態度。西海之水湧入江河,是帝江撞破了“天幕”,但祿終覺得自己也有責任。
崇伯鯀為治水而粉身碎骨,祿終當然也覺得很愧疚,後來又為大禹做了很多事。事到如今,就算欠崇伯鯀再多的情,也該還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