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回派上戰場的十支整編軍陣,從人數上看最終逃回去不到三支,而且都是被打殘的需要重新整編。但重辰部的損失可不止七支軍陣,因為在前期交戰的過程中不斷有傷亡出現,需要從大後方補充兵員,先後又調來了至少四支後備軍陣增援。
這一戰的結果,重辰部至少損失了十支以上的軍陣,說是全軍覆沒也不為過。他們的後勤人員雖然及時撤退,但倉促之間沒有來得及焚燬大營,拋棄了帳篷、糧食、軍械等大量物資。不僅如此,暗中培飼多年的八十多頭成年赤甲獸也全部折損。
若不是停泊在雲夢巨澤邊緣的大批船筏在豬龍的保護下沒有折損,別說逃回去三支軍陣和那些民夫了,最終恐怕一個人都跑不掉。
九黎諸部的人員傷亡,幾乎是重辰大軍的三倍,總計有三千多人,其中陣亡人數超過了一半。有不少人並非直接死於戰場,有人在大戰結束後毒發身亡,有人甚至是在收起武器後便倒地脫力而亡,還有很多傷員則因傷勢惡化或感染疫病先後死去。
但無論如何,九黎大軍取得了勝利,而且是一場徹底的大勝,此役之後,至少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重辰部不可能再大舉進犯了。且不說九黎不會再給重辰像今日這般突然奇襲的機會,而且重辰部也失去了在戰場上有針對性克敵作用的赤甲獸。
重辰部君首吳回在戰場上戰至最後一人,脫身而去時卻被奉仙君出手拿下,應該是這場大戰最佳的結果。在五位大巫公看來,若能生擒吳回,對九黎而言是再好不過。他們其實並不想要吳回的命,即使把吳回抓住了,也不可能真的殺了他。
死的吳回和活的吳回,其意義完全不同。假如將吳回殺了,那就是與重辰部結下了解不開的死仇,等重辰部下一任君首緩過氣來,將會對九黎展開無休止的報復。元氣大傷的九黎與中原之地的交流仍將被重辰切斷,恐怕只能繼續長期潛伏於南荒深處了。
假如生擒了重辰部的君首,按照中華各部貴族之間打交待的傳統,可以要求重辰部花大筆財貨將吳回給贖回去,還可以在談判中要求對方立下某種誓言,以給戰亂後的九黎爭取喘息之機,甚至再趁機提出一些更有利的條件。
吳回隨身帶的神器火靈幡威力強大,還是歷代祝融氏的傳承信物,九黎諸部的巫公們若未得傳承也動用不了,而重辰部也一定會不惜代價拿回去的。吳回連人帶物,都是九黎與重辰繼續談判的資本。
現在九黎萬民恐都恨不得將吳回碎屍萬段,但五位大巫公卻知道該怎麼選擇。若是蠱黎鍾還在,他定然欲斬吳回而後快,但蠱黎鍾畢竟死了,甚至可以說用自己的命換來了九黎的這場大勝,而如今的五位大巫公卻當然會做出別的決定。
可最大的問題是,吳回究竟在哪裡呢?大家都親眼看見吳回被虎娃擒獲,但虎娃卻飛上雲端不見了,幾位大巫公眼巴巴地等著,最終也沒見到虎娃帶著吳回從天而回。
……
吳回從昏迷中醒來,動了動身體,感覺很虛弱,渾身亦痠軟無力。融於形神中的火靈幡還在,此物是他被擒獲的前一刻主動收回的,對方除非是殺了他,否則便取不走,而且取走了也動用不了。
他不知自己已昏迷了多長時間,由於在戰場上的連番激鬥,沒有顧得上傷勢和所中的毒,假如不趕緊施治的話,傷勢惡化再加上毒性發作,很可能會送命的。尤其是蠱黎鍾捨命所下的毒,幾乎是無解的。
可他緊接著又驚訝地發現,自己的傷勢竟然已經穩定了,而且所中的毒基本已驅除乾淨。看來對方將他制住之後以某種手段就讓他一直保持昏迷,同時施法為他療傷驅毒,此人修為且不提,醫術則堪稱聖手,絕對超過吳回所熟知的任何一位高人。
須知高人憑藉強大的修為為自己療傷驅毒往往並不難,但將同樣的手段施展在別人身上,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吳回都不太清楚虎娃是怎麼做到的。他也發現自己並沒有受什麼法力禁錮,感到虛弱只是因為傷勢和曾經的中毒,短期內當然不可能完全恢復。
經歷了那樣一場大戰,吳回也接近神氣耗盡,藉助火靈幡遁走,他的目的只是想逃回重辰部的領地。只要回到那裡他就安全了,不料卻意外的來到了此處。
吳回以手撐地坐了起來,打量著周圍,這裡應該是半山腰一個巨大的巖洞,四壁上還留有斧鑿與煙燻的痕跡,但這些痕跡所屬的年代應已經相當久遠了。他所在的山應該是雲夢巨澤中的一個孤島,因為前方就是巖洞呈半圓形的出口,可以望見遠處浩浩湯湯的水面。
正值盛夏豐水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