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一戰恐怕會很激烈,但只要我們能取勝,就離最後成功不遠。至於大將軍擔憂後方糧道,也不無道理。
但我之所以選擇如此進軍,就是為了出乎少務與鄭股的預料。誰都以為我可能會在邊境襲擾,佔據城廓、撈些好處,但想不到我是要滅巴室國。我們的進軍線路大後方,便是龍馬城與我們自己的國都,這是糧道最穩固的保障。
增調後備軍陣駐守新佔領的三城,以重兵穩固後方。待突破彭山與丈人山隘口後,大將軍便在野涼城中鎮守,我則親率大軍攻打巴都城。到了那時,就算攻不下巴都城,少務也不得不求和;若是我攻下了巴都城,便能與鄭股合兵瓜分巴室國,而我們最終的收穫,將遠比鄭股更大。”
悅瑄勸道道:“主君不必親自領兵攻打巴都城,我在前方攻城,主君在野涼城中鎮守便是。”
相窮搖頭道:“若是這樣,我何必不在國都中坐鎮、卻親率大軍前來呢?巴都城我將親自攻克,大將軍則在野涼城中接應。佔據彭山與丈人山隘口之後,我們便進可攻、退可守,就算沒有攻下巴都城、亦無大損。”
相窮和悅瑄制定了下一步的作戰計劃,先將後備軍陣調到前線,攻擊前方的關防。這樣即使精銳軍陣得到休整、鍛鍊後備軍陣的作戰能力、同時也是消耗敵方的防守力量。等將對方的戰力消耗得差不多了,再換上精銳軍陣一舉破關。
難道攻下了這一座巴都城,便能征服整個巴室國嗎?其實相窮這個戰略沒錯,因為都城是一個國家的戰略指揮中心、也是統治機構的中樞所在,一旦被攻佔,往往能使整個國家的陷入癱瘓狀態。在沒有統一組織與指揮的情況下,各城廓也只能各自為戰。
這種情況就像攻城。假如如果城池被破,轄境內各村寨民眾都失去了庇護之所。城廓守備軍陣被解除武裝後,面對正規軍陣時也就與普通平民差不多。缺乏統一組織與指揮的各村寨民眾,則更無反抗之力。
並不是每個村寨,都能像白溪村當初那樣被靈寶組織起來作戰。而就算是靈寶,頂多也只能組織村民防守村寨,對真正的大軍造成不了威脅,更何況已失去了城廓和國家為後盾,不可能獨力堅持。
所以相窮只要攻佔了巴都城,便是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北境還有鄭室國的大軍牽制,少務便非接受敗局不可。相窮的作戰計劃,配合他事先探明的情報,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
可是少務的作戰計劃,恐怕是相窮做夢都想不到的。巴室國大軍從遠離龍馬城的東線直插相室國後方的飛虹城,然後再從相室國的腹地進軍其都城。雙方的目的都是要攻打對方國都,相窮走的是直線,而少務則是兜了個圈子。
少務要想成功,前提是在他的大軍打到相室國都城時,自己的都城能守住。
進軍太快需要適時休整,同時穩固後方的補給線與已佔領區,相窮要做的事情少務也再做,所以他暫時圍困飛虹城而不強攻。而另一方面,若少務攻城太急,反而會迫使城中民眾在組織起來登城反擊。如今飛虹城中民心、軍心皆亂,索性就繼續讓它亂下去。
當鴻元在城主府中商議對策之時,少務則在虎娃與盤瓠的陪同下到達了雙流寨。這裡就是虎娃初遇靈寶之地,那座驛站的樣子幾乎沒什麼改變,但集市上已沒有了人群,整個雙流寨已成了一座空寨。
這裡有削尖的粗木建成的寨牆,寨中原本也有軍陣駐守,因為它地處青溪與白溪交匯之處,寨外有兩座橋樑,是一處交通要道。但在少務大軍來到之前,此地軍陣就已經被鴻元城主召回城中了,雙流寨中的居民也都撤離了,大部分躲進了飛虹城中。
少務卻在這裡駐紮了整整六支軍陣,就地取材加固了寨牆工事,並在兩座橋頭都壘石修築了防線。少務這次下決心國戰,究竟在國中擴編了多少軍隊?普通民眾甚至各城廓的城主都不知道準確的數字,但虎娃卻很清楚,是巴室國平日常備軍的五倍之多!
所以少務如今有足夠的軍力防守國境,便能集結精銳重兵展開進攻,只是將相室國的大軍放入了國中。此時金沙城那邊正派人快馬輕車趕來,向少務報告相窮大軍的最新動態,而少務則坐著一輛由兩匹白馬駢御之車,由盤瓠駕車、與虎娃同乘,從雙流寨出發前往白溪村。(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