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指引和印證。比如古令先生早就知道這個訊息,特地回了宗門一趟,將古雄川中的得意傳人都帶來了。要不是避免有搗亂起鬨的嫌疑,古令先生甚至想將宗門中所有弟子都帶到彭山來聽講。
古令來了,他的兩位好友賢俊和雲起當然也會一同到場,雲起還帶來了一批步金山弟子。古令的弟子欣蘭,是西嶺大人的愛侶,衝這個關係,彭山道場也會好生接待。比較引人注目的是,煉枝峰宗主瑞溪也帶了十餘名弟子到了彭山。
煉枝峰雖不像眾獸山那樣奉赤望丘為“上宗”,但平日行事也以赤望丘為首。他們跑到彭山來給虎娃捧場,在外人看來倒也不覺得奇怪,因為虎娃的愛侶就是赤望丘長老玄源,給他面子也等於是給玄煞大人的面子<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而且瑞溪的弟子小灑,嫁給了巴國鎮南大將軍瀚雄,關係是親上加親。
武夫丘新一代大成修士熊麗,帶了十幾名新收的晚輩弟子來到彭山,他們既是來給虎娃捧場,也是隨尊長出來見見世面。
興許是給玄源長老面子,或是為了顯示存在感,赤望丘居然也來人了。由駐守巴都附近的主事弟子樊翀,率領十餘位新一代的晚輩傳人到彭山聽聞法會。
孟盈丘則由長老青黛率領二十多名弟子來到彭山,清一色皆是嬌豔女子,所過之處,令眾人企望流連。但孟盈丘近年來並無晚輩弟子修為大成,所以尚未開啟下一代傳承。
這些訪客都有專人接待,在彭山道場中安排了客舍居住。但彭山中來了巴原上大大小小几十派宗門的修士,再加上各路散修,還有各部族未邁入初境得以修煉、卻有門路跑到彭山中聽講的普通人,總計逾千。
彭山道場中可沒有那麼多房舍能住下,連飯都管不了,好在有足夠大的空地,大家都自備乾糧和帳篷吧,只要不在這裡惹事就行。穿行山野至此,無人招待還得風餐露宿,難免有人非議彭鏗氏大人無待客之道,但也只敢私下說說而已。
虎娃已成就仙道,只要他願意,彭山中誰說了什麼話他都能聽見,甚至心中未曾出口的暗想都能感應到,但對個別人的非議也沒什麼好計較的。這些人可不是他請來的,只是聽說了彭山法會的訊息,從巴原各地自行跑來的。
不論來者抱著怎樣的目的,虎娃如期坐在高坡上的龍血寶樹下開講。是日,彭山道場中寂靜無聲,連鳥雀都不再鳴叫,周圍山中的走獸亦各自安伏,只有虎娃的*聲清晰地傳遍四野。
虎娃此番法會所講的內容並不高深,甚至淺顯得令人驚訝,他講的只是入初境之道。
邁入初境得以修煉,是所有修士所經歷的第一道關口,甚至被視為仙凡之隔。各派宗門高人考察各地才俊的悟性資質,並嘗試各種指引之法,但自古以來並無一定之規,也沒有人做過清晰的總結。
很多修士邁入初境之後,其實自己也比較懵懂,不知道怎麼稀裡糊塗就成修士了,待他們修為更高之後,才會漸漸有清晰的理解,亦會總結出一些指引傳人入門的方法,但這往往要有大成修為才能掌握。比如赤望丘每年舉行的仙宮朝聖儀式,皆須大成修士主持。
一個人能否邁入初境得以修煉,尊長往往只能看出一個大概,最終歸結於那妙不可言的機緣。而這一線機緣何在,修行入門究竟是怎樣的過程,便是虎娃今日所講。
修煉入門之要妙,須調攝身心,求證內視入微之境。所謂內視,並非一定是指可內見五臟六腑,而是收攝雜思、息去外緣所擾,垂簾逆感,體察身心入微。
人們平常的感觀大多都是對外的,感受世界的刺激與資訊,形成見知與知識,在互動中有所行止。這個所謂世界,就是“我”身心之外的一切。
那麼“我”又是什麼呢,先不需要有答案,且去感受它。人們睜開眼睛看向世界時,往往會忘了如何去審視內在的身心,更難達到內視入微的狀態。而邁入初境得以修煉,便是以此為門徑,各宗門傳承可能獨有秘法,但玄理相類。
比如有修“垂簾逆聽”者,從調息入手,寂靜中聽呼吸之聲漸不可察,入極靜。那麼又何為“入微”,修此法門的入微之境,便是能聽聞生機執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