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謀們納悶的詢問,再次強調了一遍必須在不用電腦的情況下,先進行自己判斷,然後就掛掉了通訊器。兩人走出倉庫來,李錦江決定到偵察連去了解一下情況,張衛便去佈置戰鬥前的動員,以及通知各團、大隊,新作出的少用高科技裝置的決定。
此時夜幕早已經降臨,月亮彎彎的掛在天邊,月色下駐地映出清清一片慘白,那是草地、樹木上已經結上的白霜。在2012年12月時,駐地所在的這條地峽由於處在西南方向,海拔兩千多米而已,還沒有雪,也有較高的溼度,現在那些水汽由於迅速受冷,都凝結成了霜。而此刻,地峽外面早已是一片冰天雪地,月色下亮得似乎就如白天的陰雲天氣一般。
這樣的氣候條件下進行夜間突襲,效果固然會有,但決不能最大的發揮數字化師的優勢。李錦江默默的想到,自紅軍時代開始,我軍就擅長於夜戰、突襲作戰,這絕不是說我軍喜歡偷偷摸摸、鬼鬼祟祟,而是這樣的戰法保證了戰役的突然性,能夠最大的減少傷亡,同時還能獲得最大的戰果。
從那時紅軍的條件來看,這樣的戰鬥也有些迫不得已因素在內,現在自己來到這個時代,雖然武器先進了,人員的素質也高了,但夜戰、突襲作戰反而更要加強。在漆黑的夜晚,戴有微光/紅外夜視儀,服裝上有可關閉的特殊波段紅外標記的數字化師的戰士,即使不啟動數字化終端,在面對現階段的所有敵人時,與其說是戰爭,不如說是單方面的屠殺。
啟動數字化終端後,己方的態勢一目瞭然。同時,一個敵方的目標只要暴露在某一個單位面前,就等於暴露在了整個數字化師的火力之下。而且數字化終端還會自動分析目標的威脅等級,根據己方態勢選出最適合打擊目標的己方武器單位,給出相應的建議。一旦目標威脅達到了嚴重的危險程度,數字化終端還會進行警報提示。
從發現敵方目標到反饋到戰場指揮部,再到戰場指揮部命令下達,整個過程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然後,可以摧毀該目標的適當火力在一秒內就會作出反應。這樣,戰鬥越是敵我交錯,越是氣候條件差就對數字化師越有利。李錦江現在期待的,就是一個颳風下雪,漆黑如墨的夜晚。
不一會,李錦江就回到了師部駐地,他找到了偵察連連長秦一鳴,對他下達了偵察命令後,再提出了以後儘量少用電子裝置的要求,讓他們在先進行一番手工偵察、測繪,得出結果後,再用電子儀器偵察、測繪,以培養手工能力,減少對電子裝置的依賴。
隨後李錦江回到了師指揮部,參謀們已經將未來幾天內的天氣情況作了預測,參謀寧河將分析報告交給李錦江,沒有什麼底氣說道:“根據今天電腦採集到的氣候情況,我們幾個參謀的分析報告,我們預計有大約20%的準確率。”
李錦江在心中嘆了一口氣,知道這份報告是不能拿來用的。過去數字化師能夠直接得到軍委的氣象學家們給出的氣象預測結果,然後數字終端根據戰地情況再作出戰地氣候條件的預測。現在,數字化師已經不可能有任何支援了,今後的氣象預測工作就只能靠自己培養的氣象學家。
師參謀部的參謀們都學過一定的氣象知識,又熟悉參謀工作。要培養氣象學家,一方面要尋找部隊下面有沒有人才,要從外面找人才,但真要涉及戰役戰鬥的氣象預測學家,還是儘量在他們當中培養好一些。
今天就是第一步,下一步要求他們做好每一天的氣象記錄,自我分析預測,脫離電腦的作用。只有逐漸脫離了電腦也能夠準確的預測,那樣部隊的氣象預測才能真正的算是實用。對於氣象預測,李錦江不敢馬虎。他知道,氣象在戰爭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有時甚至能夠起到關鍵的作用。
在自己的那個時空中,盟軍的霸王—海王行動之所以能夠在時間上完全出乎德軍的意料,就是因為盟軍的氣象學家準確的預測了,兩個冷鋒對撞的時候會有至少24小時的晴好天氣,而德國的氣象學家卻認為氣候條件惡劣,不可能進行登陸作戰。如果當年德國的氣象學家的能夠準確的預測,沙漠之狐隆美爾沒有回去度假,那麼諾曼第會不會演變為一場純粹的屠殺,就很難說了。
雖然現階段收集的資訊太少,氣候情況無法預測,但這一場戰鬥已經不能拖下去了,現階段越快打這一仗,後勤壓力就越低。李錦江和張衛分析後,決定還是在明天晚上端掉那支處於數字化師監控下的部隊。下一步成立根據地政府,也需要一些糧食來對一些貧農和佃農進行救濟,按照過去的史料所描述的,1927年的山西,宗族勢力比較強,屬於地主階級剝削比較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