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蕭峰本欲答應卻猶豫起來的時候,一直注意著他的熊啟就知道不妙,事情多半還是不成。
果然,蕭峰拱手說道:
“在下蕭峰,謝過申王殿下為我洗去冤屈,並願意以身作保!”
嘆了口氣,蕭峰向眾人掃了一眼,又看向熊啟,說道:
“申王殿下所說,句句在理,蕭某本不應拒絕,只是……!”
回頭看了眼身後的十八名契丹武士,蕭峰繼續說道:
“蕭某已經是遼國南院大王,更和遼帝結拜為兄弟,返回大宋之事,已不可能!”
“不過,正如申王殿下所言,蕭某雖是契丹人,但自幼生長於大宋,說是宋人也是應當,因此……!”
蕭峰雙手一拱,向熊啟行了一禮,說道:
“蕭某雖然不會回到大宋,卻終生不會和大宋為敵!”
熊啟知道這是蕭峰的真心想法,暗自嘆了口氣,打算繼續努力一把,看著蕭峰說道:
“蕭兄可是擔心他們的安危?”
說罷,伸手一指蕭峰身後的十八名契丹武士,熊啟說道:
“正所謂‘兩軍相交不斬來使,何況現在大宋和遼國還不是交戰狀態,就更不存在這一節了,趙某作保,蕭兄回到大宋後,這些壯士依然可安然迴歸遼國!’”
蕭峰搖了搖頭,說道:
“多謝申王好意,但蕭某既然已經回到遼國,就沒有再回大宋的想法,三心二意不是在下的作風!”
看到蕭峰如此說,熊啟知道徹底沒戲了。
嘆了口氣,熊啟再次打量蕭峰,搖頭嘆道:
“蕭兄執意如此,在下也無可奈何,你沒有殺害過大宋一個平民百姓,趙某不會對你出手,但你我雙方分屬敵國,我也不會幫你,蕭兄珍重!”
說完,熊啟轉身,回到人群當中。
但那些江湖人,看蕭峰的眼色卻逐漸變了,既然蕭峰決意不迴歸大宋,還要當遼國的南院大王,自然就是大宋武林的敵人。
尤其是那些和蕭峰有仇的武林人士,全都怒視蕭峰,手裡緊緊的抓起手中的武器。
“申王殿下,我大哥是個好人,你何不勸他們,勸他們讓開,讓大哥自行離去,雙方不起刀戈,和氣收場豈不是好?”
書呆子段譽,看著四周江湖人的虎視眈眈,禁不住挽留道。
熊啟回頭看了他一眼,搖頭道:
“世子,蕭兄若願迴歸大宋,便是大宋男兒,我自當為他作保,但他既不願,我雖不會和他為敵,卻也不會幫他!”
話語簡單直接,沒有什麼掩飾,但透露出來的意思卻再是明顯不過。
他是大宋的親王,雙方的恩怨對錯不提,卻絕不會幫一個敵對國的人。
“蕭峰乃契丹胡虜,人人得而誅之,申王以其沒傷過大宋百姓為由放他一馬,太過遷腐!”
一名和蕭峰有仇的青衣漢子,手持兩把判官筆,大喝道:
“今日可再也不能容他活著走下少室山去!”
“不錯!”
又有一個聲音自人群中傳出來。
“蕭峰是遼國的南院大王,若回到遼國,必帶千軍萬馬報復,今日容不得他下山!”
“蕭峰是我丐幫舊日幫主,按理我丐幫不應和其為難,但我大宋武林和遼狗勢不兩立,今日卻不能放他離開!”
丐幫中,也有人出言,熊啟斜眼看去,認出是丐幫新晉九袋長老是全冠清。
全冠清忽悠遊坦之擔任丐幫幫主,其實是想弄個聽話的傀儡幫主,讓自己取得丐幫大權。
但此刻,因為之前遊坦之對丁春秋的卑躬屈膝,讓丐幫眾人大失顏面,回去後必然無法繼續擔當幫主,甚至將其帶入丐幫的全冠清,也要面臨丐幫長老的清算。
因此,全冠清暗中一直在想,怎麼解決自己那有些窘迫的局面,現在看到蕭峰再次成為眾人之敵,便開始扇動丐幫弟子起來。
只有水渾了,他才好渾水摸魚。
他的心思,熊啟一眼就看破了,不過卻沒有出言。
“這個全冠清,好名好利,還有一點小聰明,雖然為人奸猾,卻也能一用!”
熊啟暗暗想道。
熊啟雖然退出,但他臨走之際提到的宋遼兩國之分,卻也激發了在場江湖人對蕭峰的怒火,在全冠清這樣心懷叵測之人的暗中推動下,場面再度恢復到一觸即發的狀態。
“申王殿下!”
少林方丈玄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