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物質給養,早就養出了無數皇族宗室,‘推恩令’下,所有人的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般的變化。
如果僅僅如此,還算不了什麼,天下人說不定還要讚揚新帝。
但熊啟這個新任的大宋皇帝,卻將‘推恩令’適用範圍普及到了所有百姓之家!
什麼意思?
就是說以後任何人死後,家產必須分給子嗣,隨後各自為家,法律上不再有聯絡。
想繼續維持族系統治,家族中的事情由族長說了算,不可能了。
各自分離後,雖然依然是一家人,但財產獨立,誰都不可能將自己的家產交給他人處理,哪怕這個人是自己的叔伯長輩!
這就是熊啟籌謀許久的計劃,釜底抽薪!
歷代以來,雖然每個朝廷都會下派官員,但實際上最多下派到縣令一職,再向下分派已經不可能,沒那個能力。
因此,自古以來,真正處理當地事物的,從來就不是官府,而是以族系維繫在一起的當地士紳,
當然,這樣的政令,想要真正實施,難度依然很大,其中牽扯了無數利益、關係,絕不是一二天就可以完成的。
具體細節這裡也不祥敘,總之,足足花了三年時間,熊啟才將這一政策大致上落實了下去。
期間,人頭嘩啦啦的掉,官員,地方士紳,儒生士子死了無數,‘刑不上大夫’對熊啟無效,所用的各種手段也不需多提。
從此以後,大宋境內,再也沒有大規模的獨立勢力,一切以官府的意志為準。
當這一切塵埃落定後,熊啟便進一步精細化新法,提出了許多經過後世驗證,效果顯著的變法。
史稱‘元武變法’
當‘元武變法’深入人心後,再將司馬光,蘇軾、蘇轍等舊黨召回朝廷,讓其各施其能,為大宋效力。
這些人能在歷史上留下濃厚的墨彩,自然都不一般,消除了他們對新法的抗拒心理後,頓時起了巨大的作用。
又三年,元武七年,熊啟改革科舉,強調儒學六藝,每一個考生不僅要精通四書五經,更要兼備禮、樂、射、御、書、數。
此令一出,天下譁然,但此刻熊啟早已穩固朝政,加上所言皆是聖人孔子親口所述,強力鎮壓下,順利的施行了下去。
當儒學六藝成為天下文人正統後,熊啟在科舉之外,推出‘武舉’,以騎,射,馬戰,擂臺戰等方式決出武將人選,並進入軍中任職。
如此這般,在熊啟的處心積慮下,整個大宋一步步發生著蛻變。
ps:本書不是歷史書,朝廷變革就不細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