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部分(3 / 4)

小說:大清弊主 作者:吹嘻

不由一皺,難道清國北方遇上了災荒?這可不是好訊息,他急忙吩咐道:“譴人去碼頭打探一下,清國北方是否遇上了災荒?順帶探聽下米價,以及他們的金銀兌換比。”

下人鞠躬退下後,新井君美望著一片繁忙的碼頭,卻是暗歎了口氣,此番出使大清,之所以由他親自領隊前來,一則是因為他通曉禮學、熟悉朱子禮儀,二則是鉅額的戰爭賠款,使的江戶幕府出現了極為嚴重的財政危機,各地大藩蠢蠢欲動,已經危及到幕府的統治,此次出使,他是尋求幫助而來,至不濟,也要將戰爭賠款緩一緩。

若是清國真是遇上了災荒,這個時候提出暫緩戰爭賠款,清國的皇帝只怕不會同意,那隻能是尋求幫助了,支援火槍火炮,可能性極小,派兵倒是有可能,卻又擔心請神容易送神難,正在左右權衡,探聽訊息的武士已經趕了回來,躬身稟報道:“稟大人,清國北方數省確實是發生了嚴重的春旱,如今天津的米價在一兩四錢銀子一石,金銀匯兌在一比一十六左右。”

災荒之年,米價才一兩四錢銀子一石?新井君美不由微微怔了一下,這個價位可是比起康熙在位時還要低,這個貞武果然是治國大才,看來,用糧食折抵白銀這條路是走不通了,想到這裡,他暗歎了一聲,清國不僅疆域遼闊而且物產豐饒,即便是遇上災荒,也能南北照應,這物價實是太低了,災荒之年的糧價都比日本要便宜幾倍,可惜清國嚴禁糧食出海貿易,否則開通兩國互貿的話,僅是糧食一宗貿易,幕府就能夠徹底穩住局勢。

直隸總督施世綸很快便聽聞了琉球、日本兩藩屬國使節團抵達的天津的訊息,他如今一天忙的腳不沾地,也沒心思去接見使節團,只是按規矩命人將使節團安置到驛站,並派出兵丁護衛使節團安全,忙完之後,又給貞武寫摺子稟報此事,譴人快馬送往京城。

呆在紫竹林的老九胤禟聽的這訊息心裡不由一喜,日本的使節團到了,那和親的二十名日本公主、姬什麼的也應該到了,老十四可是答應送他兩個的,不知道這日本女人和大同婆娘哪個會更勝一籌,仰或是春蘭秋菊,各擅勝場?

很快,他的心思就轉了開來,日本稱臣納貢、譴使請封、送公主和親這對朝廷可是大事,更難得的這些全是老十四的功勞,京師必然要大舉慶賀,老十四會不會籍此對一眾兄弟進行封賞?

如今已是三月底了,已足足旱了兩個月之久,說不定近期可能就會下雨,那可是喜上加喜,還不止這兩件事,聽說,北洋艦隊在三月底也會抵達天津,這更是大喜事,不行,得趕緊把手頭的事情安排好,老十四隨時有可能召有回京。

京城。

乾清宮,貞武批閱完奏摺,呷了口茶,才三月底,竟是有些酷熱了,他偏頭望了一眼窗外的陽光,起身在殿內舒展了一下身子,而後步出殿外仰頭望了一眼一碧如洗的蔚藍天空,眉頭卻是不知不覺的皺了起來。

守侯在殿外的幾個太監見他出來,早就不言聲的跪在地上,大氣也不敢出一口,跟在他後面的包福全見貞武仰頭望天,知道他是憂心旱情,也不敢胡亂開口,陪著小心的肅立著。

貞武在殿外臺階上站立了一陣,才道:“去宣欽天監監正紀利安,五官靈臺郎張顯望兩人覲見。”說完,他便轉身進了殿,在殿內緩緩的踱著。

從富寧安、噶敏圖、賴都、揆敘等人和北方几省的大員上的奏摺、密摺以及監生的日記來看,各災區的賑濟事宜處置的井井有條,民心也算安穩,只是這天何時才會降雨?

想到這裡,貞武不覺微微有些焦躁,雖然目前形勢尚好,可這都是大筆的銀子砸出來的,災區每天的錢糧消耗是相當驚人的數目,若是再有十天半月不下雨,這募集來的銀子可就該見底了。

此番賑災募捐,由於有京報廣告的誘惑以及鹽商的大筆輸捐,募集的銀子著實不少,高達一千二百餘萬兩,堪稱創下了大清募集之最,不過,這一千二百餘萬兩銀子足有七百萬是各地鹽商的總會輸捐的,加上自個捐了二百萬,真正是民間輸捐的只有三百多萬。

而鹽商之所以肯大出血,不外乎是國家太平了二十餘年,他們攢足了家底,亦有可能是欲革新鹽政的訊息傳了出去,鹽商們急著表忠心,他這次算是真的見識了鹽商的財力,對於鹽政革新他也打算再仔細的掂量一下,這些個鹽商等於是皇家的小金庫,也難怪康熙對鹽政弊端視而不見。(未完待續)

………【第600章有雨】………

在殿內踱了兩圈,貞武的心思又繞回到旱情上面,此次賑災不僅關係到他的威望,也關係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