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3 / 4)

小說:荒原狼 作者:保時捷

埋在地善良的心裡,沒有向我透露。

關於哈勒爾的自傳,我在這裡要說幾句。他描寫的東西是些非常奇異的幻想,有的是病態的,有的是優美的和具有豐富的思想內容。如果這些文稿偶然落入我的手中,我也不認識作者。那麼我肯定會怒氣衝衝地把它扔掉。但是我認識哈勒爾,因此他寫的東西我能看懂一些,可以說能表示贊同。如果我把他的自述只看作是某個可憐的孤立的精神病患者的病態幻覺,要麼我就要考慮是否有必要公之於眾。然而,我看到了更多的東西,這是一個時代的記錄,我今天才明白,哈勒爾心靈上的疾病並不是個別人的怪病,而是時代本身的弊病,是哈勒爾孤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病,染上這種毛病的遠非只是那些軟弱的、微不足道的人,而是那些堅強的、最聰明最有天賦的人,他們反而首當其衝。

不管哈勒爾的自傳以多少實際經歷為依據,它總是一種嘗試,一種企圖不用迴避和美化的方法去克服時代病疾,而是把這種疾病作為描寫物件的嘗試。記載自傳真可說是一次地獄之行,作者時而懼怕、時而勇敢地穿越混亂陰暗的心靈世界,他立志要力排混亂,橫越地獄,奉陪邪惡到底。

哈勒爾的一段話給我啟發,使我懂得了這一點。有一次我們談了所謂中世紀的種種殘暴現象之後,他對我說:“這些殘暴行為實際上並不殘酷。我們今天的生活方式,中世紀的人會非常厭惡,會感到比殘酷、可怕、野蠻還更難忍受!每個時代,每種文化,每個習俗,每項傳統都有自己的風格,都各有溫柔與嚴峻,甜美與殘暴兩個方面,各自都認為某些苦難是理所當然的事,各自都容忍某些惡習。只有在兩個時代交替,兩種文化、兩種宗教交錯的時期,生活才真正成了苦難,成了地獄。如果一個古希臘羅馬人不得不在中世紀生活,那他就會痛苦地憋死;同樣,一個野蠻人生活在文明時代,也肯定會窒息而死。歷史上有這樣的時期,整整一代人陷入截然不同的兩個時代、兩種生活方式之中,對他們來說,任何天然之理,任何道德,任何安全清白感都喪失殆盡。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會這樣強烈地感受到這一點。尼采這樣的天才早在三十年前就不得不忍受今天的痛苦——他當時孤零零一個人忍受著苦痛而不被人理解,今天已有成千上萬人在忍受這種苦痛。”

我在閱讀哈勒爾的自傳時,時常想起這一段話。哈勒爾就是那種正處於兩種時代交替時期的人,他們失去了安全感,不再感到清白無辜,他們的命運就是懷疑人生,把人生是否還有意義這個問題作為個人的痛苦和劫數加以體驗。

在我看來,這就是他的自傳可能具有的對我們大家的啟發。所以我決定將它公之於世。順便提一句,我對這份自述既不袒護也不指摘,任憑讀者根據自己的良心褒貶。

哈里·哈勒爾自傳

為狂人而作

日子如流水,一天又過去了。我渾渾噩噩度過了一天,以我那種特有的簡樸和膽怯的生活藝術,安詳地度過了一天。我工作了幾個小時,翻閱了幾本舊書,像許多上了年紀的人那樣疼痛了兩個小時,我吃了藥,把疼痛給矇騙了,我很高興。我洗了個熱水澡,躺在熱水中非常舒服;我收到三個郵件,瀏覽了一遍這些多餘的信件和印刷品,然後做了運氣練習,但今天貪圖舒服,就免了思維操練,隨後我散步一小時,發現薄紗似的雲彩絢麗多彩,像珍貴的繪畫柔和地畫在天幕上。這真是太美了,如同閱讀古書,如同躺在熱水中洗澡一樣。但是總的來說,這一天並不迷人,並不燦爛,不是什麼歡樂幸福的日子,對我來說,這是平平常常、早已過慣了的日子:一位上了年紀而對生活又不滿意的人過的不好不壞、不冷不熱、尚能忍受和湊合的日子,沒有特別的病痛,沒有特殊的憂慮,沒有實在的苦惱,沒有絕望,在這些日子裡我既不激動,也不懼怕,只是心境平靜地考慮下述問題:是否時辰已到,該學習阿達貝爾特·斯蒂夫脫的榜樣,用刮臉力結束自己的生命?

誰嘗過另外一種充滿險惡的日子的滋味,嘗過痛風病的苦痛,嘗過激烈的頭疼,這種疼痛的部位在眼球后面,它把眼睛和耳朵的每一個活動都從快樂變成痛苦;準經歷過靈魂死亡的日子,內心空虛和絕望的兇險日子。這些日子裡,在被破壞,被股份公司吸乾的地球上,人類世界以及所謂的文化在那虛偽、卑鄙、喧鬧、變幻交錯的光彩中,像一個小丑似的向你獰笑,寸步不離地跟著你,盯著你,在有病的自“我”中把我們弄得無法繼續忍受——誰如果嘗過這種地獄似的生活,那麼他對今天這樣普普通通、好壞參半的日子就會相當滿意,就會非常感激地坐在暖洋洋的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