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武天德是想保持著他們的本姓,被武暖冬一口否決,她沒有什麼人人平等的想法,這世道哪裡都是恃強凌弱的,即便她不會如此,也不會隨意改變一個時代墨守成規的東西,況且武家不是慈善機構,賣身就要有賣身的樣子,改姓,就跟洗腦一樣,她可不希望在眼皮子底下存著有二心的下人。
所幸,這些人懷著感恩之心,各個主動提議由主子取名。
武暖冬也不想過於麻煩,像是藥農一家十三口全由上個主子取的藥名,雅氣好記,便繼續留用,但是之前過於難聽的,比如釀酒娘子周嫂的女兒,叫黑丫,則改為綰棋。
死契下人七十一個,十二歲到十八歲的丫頭小子只有十人,武暖冬挑了兩個力氣大、品行穩妥的姑娘放在身旁,一個便是武綰棋,另一個是十歲的孤女武惜畫。加上武甜、武蜜,正好四個丫頭。武天德特意把在大宅院裡侍候過主子的張嫂放到暖暖身側,畢竟她年歲越發的大了,有個稍有見識的婦人在旁指點錯不了,她的兒子武孝,武暖冬也留了下來,當個跑腿小童正好。
藥農家的兩個媳婦半夏和佩蘭,原也是大戶的丫鬟,後來配給了藥農的兒子,和周嫂暫時在廚房幫工,等到武暖冬的兩個嬸孃和嫂嫂回來,可以把她們分過去侍候主子。
其他人暫時幫著開荒,等忙過這陣子,養過鴨鵝、守過池塘的便繼續幹老本行。
武暖冬頒佈了下人們的福利,十二歲以上的重要勞動力,每月暫定月銀五百文,若是收穫大好有額外的賞錢,十二歲以下六歲以上的兩百文,六歲以下的五十文零花錢。
這月銀不比大門大戶的差,五百文頂上京城大戶人家二等丫鬟的月銀了,更不用說還有賞錢。下人們更有動力了,僅憑這點足以說明主子的仁慈,他們如今圖的不就是跟著好主子,過上好日子嘛!
一千一百畝地,挨著大宅的位置武暖冬特意劃出來,以後給務農的下人蓋房子用,他們出行繞過大宅,反而浪費時間索性不如住在田頭。
池塘不急,一百五十畝足以,甘蔗製糖是嘗試階段,暫時留用一百畝,糧食蔬菜兩百畝自給自足夠用,剩下的六百多畝全種草藥。
現今武暖冬手頭的藥材種類共有三十多,不算齊全,勝在多是稀少的品種,像是更為珍貴的人參、何首烏等只會種在大宅後院,不便隨意種在田頭。
糧食以水稻為主,鹽鹼窪地配合著魚蝦蟹,既可以改善土壤又可以肥田,一舉兩得。
池塘的位置選擇緊挨著宅院,按季節往裡面種上蓮藕、荷花、茭白、水芋一類好看又實用的植物,再養些鴨鵝。池塘中央留個地方蓋個小亭子,夏天泛舟划過去必會清涼無比。不過挖池塘要引水渠,工程比較繁瑣,這事只能暫且放下,等忙過春耕再說。
雞窩、牛馬棚什麼的,也不能放置在大宅院裡,院牆太高,味道重些怕是會難以散去,幸好家裡先前抓的小雞僅有五隻,牛馬棚也被移到大宅院的下風口,不礙事。
一個多月時間,小雞羽毛都長硬了,再也沒有肉嘟嘟的可愛模樣,武暖冬安排好自己的丫鬟便去了前院圍的雞窩處,趁家裡人全忙著,捉起一隻展翅撲騰的小雞送進了玉府裡,隨後自己也忙不迭的閃了進去。
初到陌生地方,小雞懵了一陣子,幾息間,它擺擺頭恢復了活力,咯咯的鳴叫起來。
小雞一直喝的是宅子裡勾兌過的井水,比起尋常的牲畜愣是開了幾分靈竅,似是感應到了靈氣最濃的地方,撲騰著翅膀就要朝著靈溪水撲過去。
武暖冬一急,追著喊道:“站住!”要是讓雞過了嘴洗了澡,人還怎麼喝?
她也是慌神了,一隻小雞哪裡聽得懂人的命令。
拍拍額頭,剛要起身躍去攔截,卻見小雞晃晃悠悠的停住了腳,扭脖子望向她,那小眼神甭提多幽怨了。
武暖冬倒吸一口氣,試探的喊道:“往前走兩步!”
小雞擺翅,正好走了兩步,又一回頭,神色好奇。
這次武暖冬淡然不少,再試,“原地轉圈。”
小雞同樣照做。
“出左腿、右腿、躍起、蹲下……”
小雞……
別看小雞滿臉不甘願,仍是做的起勁,武暖冬揉揉眉眼,一腦袋的困惑。
這是什麼情況?
因為喝過靈溪水的原因還是玉府本身的原因?
武暖冬指尖一揮,將小雞驅逐出玉府,閃身來到書屋,翻著那本薄薄的玉府‘使用說明’,萬物博武在衝破第三重時,對應於第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