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安穩之後,就將大舉南下以奪河套等地。”尉繚斬釘截鐵的道。 “不錯,朕也是同樣如此認為。但當冒頓平定陰山以北之時,朕之六十萬大軍當已編練完成,是時朕會給冒頓一個終生難忘的教訓。” “陛下所言甚是!” “老愛卿,九原、北地、隴西三郡,如今有信鷹可用,朕打算將那猛將軍翁仲調入咸陽為朕領軍,讓蒙毅統領此三郡諸事,愛卿以為如何?”胡亥問道。 “陛下聖明!”尉繚想了想躬身道。 “贏一,即刻擬旨發往九原,調翁仲入關,命蒙毅愛卿統領九原三郡軍民諸事。另傳旨陳縣王愛卿,除趙賁領軍兩萬鎮守陳縣外,命王愛卿即日領軍南下汝陰(今安徽阜陽),等朕詔令。另命王愛卿為朕尋一名叫韓信之年輕人,如若尋到,即刻……” “韓信!?” 一聲驚呼打斷胡亥的話。 PS:繼續碼字!
………【第十九章 劉邦來了】………
韓信,這個在後世幾乎所有國人都如雷貫耳的名字,可以說漢王朝能夠最後一統天下,劉邦由一個小小亭長而最後成為西漢的開國大帝,至少有一半的功勞都是韓信的。 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協助漢王劉邦率軍出陳倉、定三秦,京索之戰敗楚軍,隨後分兵北伐,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 就是這樣一個為劉邦為漢王朝立下赫赫戰功的絕世名將,卻因為功高震主,最後被一手將他腿上神壇的蕭何誘騙進宮,被呂雉處死在長樂宮鍾室中。 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其實胡亥老早就在打韓信的主意,韓信跟張良不同,不說張良能否甘願為大秦所用,光是張良博浪沙一事就已經絕了胡亥要收他的心思。 而韓信不同,韓信既不是富翁也不是六國遺族,僅僅一個升斗小民而已。更何況此刻的韓信根本就是一文不值的閒散懶漢。 胡亥有時就在想,不知韓信的胯下之辱現在受了還是沒受。 而胡亥先前之所以沒有就開始尋找韓信,只是因為那個時候身家性命都快不保了,那還有心思去找人,而韓信又身處南方楚地,此刻王離正好領軍楚地,所以胡亥覺得是時候尋找一下還不出名的韓信了。 只是他沒想到身邊的尉繚聽到自己命王離尋找韓信的時候會這麼驚訝。 不錯,剛剛驚撥出聲的正是尉繚。 胡亥疑惑的看著滿臉驚訝之色的尉繚道:“怎麼了老愛卿,朕命王離尋找的確是韓信。”說到這裡胡亥突然心頭一動,一個讓他無法相信的念頭浮現在腦中。 莫非這老頭認識韓信? “難道,老愛卿見過又或是聽說過這韓信?”胡亥不敢置信的道。 “回陛下,若是陛下命王離將軍尋找的是楚地淮陰之韓信的話,那老臣確是認識此子!”尉繚此刻臉上已經恢復了平靜。 聽到尉繚的話胡亥先是愣了一下,隨即一陣狂喜湧上心頭,強作鎮定緊張的問道:“老愛卿此言當真?”這才真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也難怪胡亥如此,如果真的得到韓信相助,胡亥可以肯定自己重新統一大秦的時間幾乎能立刻縮短一半之多。 “陛下,老臣怎敢妄言?”尉繚有點不滿。 “哈哈,老愛卿不必介懷。朕只是太過高興,太過高興。”胡亥笑著道,“朕要找的正是這楚地淮陰之韓信,不知老愛卿為何認識此人?” 尉繚緩緩道出一番讓胡亥目瞪口呆的話來。 原來韓信竟然在在八年前跟隨他母親來到咸陽,在咸陽居住了三年之後,直到五年前韓信母親病重思鄉,方才返回楚地故鄉淮陰。 而尉繚在六年前因為想逃離咸陽被始皇帝以賜宅的名義軟禁之後,閒極無聊經常一個人去蘭池邊上垂釣。一來二去就跟經常跑到渭水河邊捕魚的韓信廝混熟了。 尉繚本就會看面相,而韓信小夥又面相清奇,再加上小小年紀談吐不俗,尉繚頓時動了收徒的心思。 於是韓信就跟隨尉繚學起了兵法,韓信當時只有十五六歲,卻在短短的半年時間基本上將尉繚傳授的兵法盡皆掌握,甚至已經能跟尉繚一較上下,只是性情憊懶放縱,常常讓尉繚大為光火。 而也正因為他憊懶放縱的性格,雖然尉繚知道他的才能卻始終沒有推薦他為官。 如此過了一年,韓信老母身患重疾,思鄉不已。韓信至孝,隨即向尉繚請辭,欲帶老母回鄉。尉繚深知韓信性情雖憊懶,但卻是至孝之人,也想就此磨鍊一下他的心性,就很乾脆的答應了下來。 誰知道,韓信這一走就是了無音信的五年。尉繚直至一度以為韓信死在亂民之中,心中還懊惱了許久。所以剛剛聽到胡亥命王離尋找韓信才會如此驚訝。 胡亥怎麼也沒有想到,韓信盡然會是尉繚的弟子。 “陛下,敢問陛下是從何處知曉重言其人呢?”尉繚沒有注意胡亥震驚的神色,說完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