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用來押送糧草和輜重,當然他們不是運送糧草和輜重的主要人員,蒙恬直接一道軍令下達,歸附大秦的數百個大大小小的異族小部落以及九原城中的大秦百姓,被徵召了十餘萬人負責跟隨九原軍步卒一起運送糧草和輜重,從來都是打頭陣的九原軍第一次做起了護送糧草的事情。
五萬朱雀軍騎兵、五萬九原軍精騎、加上五萬隴西軍騎兵以及二十餘萬的東胡騎兵,蒙恬如今麾下統領的大軍已經足足有近四十萬人。
如果不徵召勞役的話,這四十萬大軍的補給就將是一個根本無法解決的問題。這個時候,蒙恬已經顧不得許多,或者可以說蒙恬這是故意為之。
蒙恬在九原城中的威信毋庸置疑。隨著他的軍令下達,所有被徵召的百姓無論是異族蠻夷還是大秦百姓,基本上沒有哪怕一丁點兒反對的聲音亦或是怨言,被徵召的百姓甚至有種心有榮榮之感。
沒有到過九原的人是無法理解九原人對蒙恬那種發自內心的崇敬之情的。無論是異族小部落也好,還是土生土長的九原百姓亦或是後面遷到九原的秦人,都很清楚一點,那就是沒有大將軍蒙恬,沒有九原軍,他們根本不可能過上像今天這樣安逸的生活。
原本歷史上,蒙恬被胡亥殺掉之後,整個九原郡,逾百萬的各族百姓自發的聚集到九原,聚集到當初在九原城外合攏的長城腳下,為蒙恬披麻戴孝,哭聲震天。
當然徵召勞役的事情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成的。此刻距離冒頓退往雲中郡方向已經快一個時辰。蒙恬很擔心冒頓會用大部匈奴騎兵吸引九原軍注意力而自己輕車簡從僅帶少部分親衛跟心腹脫離大隊的方法逃離大秦境內。
在稍作休息之後,五萬九原軍精騎被分作五十組千人隊,四散開來朝著冒頓退走的方向追蹤而去。只要有任何一隊騎兵發現逃走的冒頓大部的蹤跡,馬上就會點燃烽火通知全軍。
五萬隴西軍則是做為前鋒,沿著匈奴騎兵退走的痕跡沿途追蹤。蒙恬則是依然帶著五萬朱雀軍以及二十餘萬東胡騎兵充作後軍,吊在隴西軍後方數十里的地方跟隨而行。
正如對待王乾的態度,此刻蒙恬即便沒有收到來自咸陽的詔令也下定了決心要將冒頓給留在大秦了。機會只有一次,蒙恬怎麼會輕易放過。
五萬九原軍精騎化作數十支千人小隊,很快就消失在曠野盡頭。他們的任務最為艱鉅,不僅要搜尋冒頓大部的蹤跡,更為重要的是要防止冒頓離開大隊逃跑。
在五萬九原軍精騎離開不久,辛勝就領著五萬隴西軍沿著冒頓逃離的方向追了上去。隴西軍開拔,蒙恬緊接著就帶著五萬朱雀軍和莫乎爾的二十餘萬東胡騎兵跟著上路了。
對於糧草和輜重的事情蒙恬並沒有太過擔心。九原軍鎮守九原十餘年間,濛鴻不僅是九原幕府的首腦,也是真正意義上的九原軍後勤總管,有他坐鎮九原統籌後勤,蒙恬很放心。
隨著如雷的馬蹄轟鳴聲漸行漸遠,鋪天蓋地的無數騎兵終於漸漸消失在天邊。
太陽,已經西斜。
……
大秦帝國,雲中郡!
從早上太陽還未升起,到如今太陽已經西斜,王乾領著兩萬朱雀軍兵卒除了中午稍作休息吃飯飲水之外,一刻都沒有放鬆過。
王乾很清楚,他每耽擱一分,匈奴人屠戮雲中大秦百姓的可能就大上一分。更何況匈奴人是昨日夜間就離開了九原趕往雲中郡。
雲中全郡,人煙稀少,或者說整個大秦的北部邊疆都是人煙稀少之地。雲中全軍除了地處雲中中心的郡治雲中城(後世托克托縣(歸呼和浩特所管轄)古城鄉古城村)外,也就只有靠近大秦北部邊疆臨近長城的武泉這一個縣治了(後世呼和浩特附近)。
王乾並兩萬朱雀軍疾馳的路線正是直奔雲中城而來。匈奴騎兵從九原城東進,不可能殺向地處雲中郡最北部邊緣的武泉縣,只會沿著九原到雲中的大道殺向雲中城。
這是王乾等人第二次休息,此刻他們距離雲中城已經不足百里。
下馬休息的朱雀軍兵卒紛紛取出水和乾糧狼吞虎嚥起來,抓緊時間補充體力。
就在這時,隱隱約約的馬蹄聲自朱雀軍西方傳來,聽聲音似乎距離朱雀軍還有至少十餘里之遙。而那馬蹄聲前進的方向似乎正是東面的雲中城。(未完待續)
………【第兩百五十三章 血旗出】………
聽到這隱約傳來的馬蹄聲剛剛下馬才喝了兩口清水的王乾霍然而起。九原、雲中、雁門這數郡的軍力王乾很清楚,為了應對來襲的匈奴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