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向蒙毅,蒙毅沒有任何話語,只是很乾脆的拜伏在地。 “哈哈,翠娘,讓人去請兩位丞相和尉國尉、馮劫幾人到書房議事。嗯,等等。” 胡亥看向章邯道:“章愛卿,還有哪幾位重臣?”說著對章邯眨眨眼。 章邯一看就明白鬍亥的意思,這是陛下不知道還有哪幾位有資格列席的大臣,找自己解圍了。 “回稟陛下,還有廷尉姚賈大人、衛尉楊瑞和大人、宗正贏騰老大人、典客頓弱大人、長史司馬欣大人、奉常胡毋敬大人、太僕馬興大人這位大人也可一併請來。” 秦國滅六國統一天下後,實行了新的官制,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利,但權利的具體實施是不由皇帝來執行的,而是由一個以皇帝為中心的一整套完備的政務系統來完成。 秦朝中央政務系統是以丞相為軸心的三公九卿制。 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公稱謂,來自周室官制,為太師、太傅、太保,為遠古官制中地位最為尊崇的三人。這太師、太傅、太保在秦以後各個朝代又都重新使用。 春秋戰國的時候,三公事實上是不存在的,只存留有三公這一說法稱謂,大多數都是對地位尊崇的權臣的一種敬意說法。 秦朝官制明確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為三公,便是確立了這三個機構的在中央政務系統中的軸心地位,與周代三公的“協理陰陽”之類的虛事有本質的不同。 大秦帝國三公,各為一個系統,其中以丞相為首的綜合系統,開府總領國政,設左右丞相,亦稱相國,多有下屬事務官署。呂不韋、王倌都曾是大秦的丞相,現今胡亥時的丞相是左丞相李斯和右丞相馮去疾,秦以左為尊。 以太尉為首的兵政系統,開府總領涉軍政務,以原秦國國尉府擴大而設。秦始皇時期至今日之胡亥,大秦帝國的太尉只有王賁一人,王賁死後,太尉一直空置。 以御史大夫為首的監察系統,開府監察百官並天下郡縣,以原秦國御史署及國正監擴大而設。馮劫正是胡亥時的御史大夫,原本歷史上和其父親右丞相馮去疾進諫胡亥不成,最後不甘受辱自盡而死。 三公之下為九卿。九卿,分別執掌九大領域的施政系統。之所以將九卿置於三公之下,其實際作用在於明確層級權力,九卿在三公(主要在丞相)領導之下施政,以保不政出多門。 九卿之中,五卿隸屬皇帝系統,四卿隸屬三公系統。 三公之四卿為:廷尉(執法機構,設左監、右監、獄正三署,側重受命於御史大夫府),治粟內史(以原大田令府擴大而設,掌經濟民生諸事,隸屬丞相系統),典客(以原行人署、屬邦署合併擴大,掌邦交併邊陲部族事務,隸屬丞相府),少府(以原關市、邦司空等署合併擴大而設,掌國家賦稅,設六丞,隸屬丞相府)。 隸屬皇帝直接領導的五卿為:衛尉(主掌皇宮保衛)、郎中令(主掌皇帝的警衛禁軍)、太僕(掌管宮廷車馬)、奉常(皇族的宗廟禮儀)、宗正(皇室內部事務)。 九卿之外,帝國尚有若干散官機構,或歸皇帝系統,或歸三公系統。 中央主要散官機構是:客卿(才士之虛職,可與聞國事,多為試用,皇帝系統任命,任事歸丞相系統),博士學宮(以博士僕射為主官,設博士七十餘人,掌典教禮儀博通古今,備諮詢國政,皇帝系統任命,任事亦主要隸屬皇帝系統),中尉(掌京師治安,設兩丞,轄斥候、司馬、千人三署,隸屬太尉系統),內史(掌京師政務,列中央官吏,隸屬丞相系統)。 這些就是大秦帝國一整套的中央政務系統,至於第一層級的郡縣官吏構成和最低一級的鄉官系統後文再一一介紹,這裡就不細說了。 其實章邯說的這些人中,司馬欣和章邯自己都曾在原本的歷史中背叛了秦朝,投降了項羽。而司馬欣和章邯的關係一直非常緊密,秦末一直輔佐章邯對反秦軍隊作戰。 章邯在鉅鹿之戰中被項羽擊敗,漳汙之戰中再次被項羽擊敗而投降,隨項羽入關,封雍王。楚漢戰爭中,章邯在漢王元年(前206)八月,與劉邦軍屢戰不利,退保廢丘(今陝西興平東南)。二年六月,城破自殺。 司馬欣漳汙之戰後隨章邯一同投降項羽,被項羽封為塞王。統治咸陽以東到黃河的地區,建都櫟陽;後來在成皋被漢軍擊敗,與曹咎一同自剄於汜水上。 不過既然胡亥已經換了一個人了,歷史已然發生了變化,那麼各人的命運也將不同。 胡亥被章邯的這一大串頭銜加人名弄的頭暈,連忙道:“那章愛卿去傳旨讓人把這幾位愛卿也一併請來吧。”他其實根本就不知道這些官職名稱分別是做什麼的,唯一有點頭緒的就是那個能從字面理解的宗正了。 “陛下……”章邯剛剛走出幾步,突然好似想到什麼,轉身施禮遲疑道。 “怎麼?” “陛下,眾多重臣聚議,陛下書房太過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