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和袁方相視一笑,也不再搗亂。
潘大年頗有些幽怨的看了程仲一眼,程仲禁不住打了個冷戰。
“程小哥和倭寇交過手,肯定知道倭寇的優勢。”潘大年說道:“不瞞小哥,這一次御倭老頭子將漕幫中的好手都調到了第一線,他們中很多在江湖上都是赫赫有名的。但是結果卻是和倭寇短暫的交鋒中,雖然也傷了倭寇數人,卻沒能斃殺一人,而我漕幫的好手卻重傷不治三人!是什麼原因?”
潘大年的臉上流露出傷感,漕幫上下很多人都是他的徒子徒孫,在死去的三人中就有兩個是潘大年的徒弟,潘大年視他們如自己的兒子一般,卻沒有想到最終白髮人送黑髮人!
“年齡大了,就容易婆婆媽媽……”潘大年不著痕跡的抹去雙眼渾濁的老淚。
程仲嘆息了一聲勸道:“死者已矣,老爺子就不要太介懷了。”
潘大年點了點頭,繼續說道:“我和袁大人討論過,比武功老頭子敢說漕幫的好手並不比倭寇差,但是為什麼卻是這樣的結果呢?第一個原因是武器!我大明軍隊的武器太差了,而倭刀太強!這死去的三人中,就有一個是橫刀去擋倭寇的劈砍卻刀折人亡!”
潘大年頓了頓,當日的場景他還歷歷在目!“還有一點在我等自身,漕幫的武功有太多的規矩和架勢,上了戰場就會多出很多不必要的騰挪閃避,雖然好看,卻不實用,遠不如倭寇的招數來得直接、有效!因此,如果要與倭寇廝殺,必須讓我們的招數變得更加的直接有效。而反觀袁大人則不一樣,袁大人的功夫脫胎于軍中,就直接的多。”
潘大年說道:“因此老頭子認為:要改變這一狀況,一是要精鍛武器!以我們目前的財力完全可以將華亭縣的所有鐵匠都集中起來精鍛武器,我們可以借鑑倭刀的鍛造方法,或者尋找鍛造大師傳授鍛造技藝,起碼讓兒郎們手中的武器能與倭刀有一拼之力。這第二嘛,當然是改善兒郎們的功夫了,我想請袁大人到漕幫教授軍中的搏殺之術,或者是相互結合,精研出一門適合上陣廝殺的功夫!如此,再遇到倭寇,兒郎們也就不會再落下風了。程小哥,你看怎麼樣?”
不得不說,潘大年的這兩點想法確實很有針對性,不過——
程仲嚥了口吐沫,有些艱難的問袁方道:“袁大人,老爺子的想法您也同意?”
袁方苦笑著搖頭,說道:“老爺子遠見卓識,袁方遠遠不及。”
這句話是告訴程仲,這些主意都是潘大年自己想出來的,袁方自己是不同意的。
程仲這才釋然,潘大年不懂律法也就算了,如果袁方也同意的話,那就是胡鬧了。看來是袁方不同意潘大年的想法,又勸服不了,或者說因為關係不太熟,因此不好開口相勸,這才將老爺子一起領到了自己這裡,就是打著請自己出面勸說潘大年的目的吧?
“老爺子,您是不是對漕幫的兄弟們有些不滿?想要換一批?”程仲笑著說道。
“程小哥這話是什麼意思?我漕幫兒郎雖然有幾個確實不是那麼乖巧,但個頂個都是有血性的好男兒,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為國為民,悍不畏死,老頭子對他們又有什麼不滿的?”潘大年一瞪眼說道。
“如果不是太不滿的話,潘老爺子又怎麼會要將他們全部送上斷頭臺呢?”程仲語出驚人的說道:“私鍛武器,聚眾練兵,哪一條不是謀反的鐵證?!處死都是輕的,滅九族都在情理之中!”
“啊?!”潘大年傻了。他哪裡想過後果會這麼嚴重?
當然,程仲也有些故意嚇他的成分,江浙倭患嚴重,當地百姓自發組織起來抗擊,因此如果處理的好,聲勢不是那麼大的話,還是不會有問題的。但是漕幫本來就是在朝廷掛了號的,如果真的敢這麼幹的話,肯定會遭到人攻訐!那時候恐怕海瑞都要受到連累。
“那你說怎麼辦?”潘大年問道。
“很簡單。”程仲笑著說道:“悶聲大發財!”
“悶聲大發財?”潘大年奇怪的問道:“這是什麼計策?”
程仲胸有成竹的說道:“程某以為,首先要解決的當然是情報問題,否則我們就是睜眼瞎,處處被動。我們要完成情報的蒐集和傳遞其實輕而易舉。現在絲綢的生意已經擴充套件到了周邊數縣,可以說每一個絲農都可以成為我們的眼線!當然,我們要從中挑選出口風緊,能成事的作為我們的眼線,這樣就可以及時傳遞訊息!”
袁方和潘大年連連點頭。
“第二,是要解決武器的問題。老爺子的方法很好,但是完全不必要將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