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金秋,落葉鋪地。
知晚坐在窗前,品茗欣賞落葉的絢麗,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臨墨軒的樹木光了一半,菊花也開的越加燦爛。
燦爛至極,隱隱有了落敗之色,快入冬了。
秋試早出了結果,不出意外,秦之章入圍了,趙思明也入圍了。
朝廷動盪不安,可是鎮南王府卻熱鬧不已,知晚隱約聽到了吹吹打打的歡鬧聲。
茯苓端了果盤來,笑道,“嗩吶隊伍在練習吹打呢,明兒二少爺就要迎親了。”
兩個月前,葉世瞻定親了,是太長公主的孫女兒。
太長公主並不住在京都,而是住在封地,相王在宜州起病,距離太長公主的封地不過百里之遙,為了避禍,就帶著兒子孫子孫女一家進了京。
太長公主是文遠帝的親姑姑,她的孫女是卉和縣主,進京給文遠帝請安,因性情模樣都可人疼,皇上賜封卉和郡主。
卉和郡主在宮裡玩耍,和宮女玩蹴鞠的時候,不小心掉湖裡去了,正巧禁衛軍統領葉世瞻路過。
卉和郡主就要他幫著撿起來,那一瀟灑的蜻蜓點水的功夫深深的俘獲了她的芳心。
太長公主年老體邁,身子不適,此番進京,也是存了心要給卉和郡主說門親事的,原本她是想把卉和郡主嫁給葉歸越,也沒有一定要嫁。只是露了那麼個意思,畢竟郡王妃太剽悍了,又有了一雙飽受寵愛的兒女。還身懷有孕,她怕卉和郡主鬥不過她。
加上文遠帝直接說了不行,深宅內院的鬥爭,不見硝煙,也是最駭人的戰場,他怕兩個外孫受到傷害。
後宮女人多了,煩惱就多。他娶那麼多妃子,是為了平衡前朝的勢力。越兒大可不必如此,而且郡主的身份高貴,總不至於給越兒做妾吧?做平妻,知晚會樂意?
事關皇室顏面。斷然不行!
太長公主也就打消了這樣的念頭,這不卉和郡主眉飛色舞的說起禁衛軍統領的時候,太長公主的眼睛亮了。
文遠帝聽大長公主中意葉世瞻,猶豫了一會兒,也就同意了,然後賜婚。
大長公主身子不適,怕不久於人世,卉和郡主作為孫女兒要守孝一年,到時候年紀就大了。不如早早的把親事辦了。
籌備了兩個月,明天娶妻了。
府裡的姑娘,這兩個月。婚事也都逐一落定了。
葉嬌衾身為郡主,大哥是大皇子,將來的太子,皇帝,父親是鎮南王。
身份比起公主也不差,那些不受寵的公主比起她是差了十萬八千里。因為門第太高了,上門求親的還真是寥廖無幾。不過少歸少,敢上門的不是臉皮太厚,就是門第很高。
望族世家,嫁女兒看的是門當戶度,至少對自己的仕途有些幫助,但是鎮南王府不需要。
俗話說,高門嫁女,低門娶婦。
比鎮南王府還高的,只有皇家了,可是皇家也不是誰都配得上葉嬌衾,合適娶親的,只有貴妃所出的五皇子了。
沒有機會奪儲位的皇子,根本不值什麼錢。
皇上嫡脈是沒什麼系,在下了就是親王的兒子了,王妃挑來撿去,挑中了才情模樣都還不錯的承郡王。
首先,他是郡王,身份配的上。
二來,他有在水一方一成股,也就說每年,他不用貪墨,也有至少十六萬銀子的收入。
第三,他和葉歸越走的近,未來的天子近臣,據說還很驍勇善戰。
要說缺憾,也不是沒有,就是年紀偏大了些,都二十了!
可是沒有比他更好的選擇了,王妃思來想去,還是選他比較好,年紀大些才知道心疼人。
正好承王妃也進京了,王妃就請了人偷偷遞了個有意結親的想法去,承王妃當時沒樂暈掉。
第二天,承王妃就親自上門,敲定了兩人的親事,親事正在積極籌備中,等承郡王一回來,就拜天地入洞房。
至於葉嬌衾麼,不論是小時候,還是長大後,她都見過承郡王的摸樣,雖然比不上大哥俊美,但也是萬中挑一了。
有權,有錢,有貌,家庭人口還簡單。
這樣的好親事,她沒理由不同意啊,定親過後,就乖乖在繡樓裡準備嫁衣了。
至於承郡王,他是個孝子,承王妃給他定親,他不會反對,不過承王妃還是給他送了信去,把這個好訊息告訴他。
當時,正在商議軍事,官兵把信送上,承郡王看完就說了一句話,“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