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2 / 4)

小說:疾風知勁草 作者:童舟

組織起來,燃放起長長的鞭炮,慶祝這喜慶的日子。宿遷鋼鐵廠如期開工生產,填補了宿遷沒有象樣的鋼鐵企業的空白。鋼鐵煉出第一爐火紅的鐵水,縣委、縣政府一班人員來到鋼鐵廠祝賀。蔡書記高興地對張英華說:“老上級,你早晚要回上海去。但你只要在宿遷呆一天,就要為宿遷父老做點貢獻。我們縣委研究決定,任命你為宿遷鋼鐵廠掛職廠長。”張英華愉快地說:“拿了大半輩子槍桿子,如今要搞企業,投入社會主義建設,我接受縣委任命。”

張英華和張東奎過去在部隊中,曾經是直接的上下級關係,老家又同在一個地方,相距不遠,還屬於同一宗族。現在張東奎是縣工業科科長,張英華是掛職鋼鐵廠廠長,張東奎又變成了張英華的上級。人生就是這樣捉弄人。張英華在宿遷是單身人生活,起居飲食多有不便。鋼鐵廠有職工食堂,張英華老是吃食堂,吃膩歪了,就到縣委大院張東奎家串門去。兩個在一起拉了拉工作和過去的往事。飯時,張東奎留老上級吃飯。張大嫂到廚房燒菜,燒菜時的香味傳入張英華的鼻中,張英華不由得貪婪地吸入腹中。張東奎看出老上級的表情。張英華就說:“跟你說真話,今天來找你談事是假,想吃夫人燒的菜是真。我口讒了,來到你這解解讒。”張英華說這話正好被端菜進來的張大嫂聽到了,笑著說:“老上級如喜歡我燒的菜,那你就經常到我們家來。”張英華也笑著說:“那就有勞弟妹了。”張英華在上海是縣團級待遇,雖然暫時停職,但工資待遇不變,所以張英華到東奎家吃飯,手中也不空著,今天拎瓶酒,明天帶些燻燒。老戰友吃飯時,在一起拉拉家長,倒也舒心。

一個週末的晚上,張英華在東奎家中吃過飯,兩個兩戰友飯時又喝了兩盅酒,張東奎家裡的收音機正播送著全國各地放出的衛星報道:這個地方畝產小麥幾千斤,那個地方畝產水稻一萬餘斤。最離奇的一顆衛星是湖北省麻城縣麻溪河鄉的“天下第一田”畝產水稻達三萬六千多斤!這個人民公社煉出鋼鐵多少萬斤,那個縣又出鋼多少噸。整個國家工農業都在大放衛星,浮誇風盛行。真正在基屋工作的幹部誰個心裡都清楚,生產力就這麼一點,社會資源就這麼多,說一畝地單產幾千、數萬斤糧食那不是騙人嗎?可全國的宣傳機構上至《人民日報》下至地方各報紙開足馬力宣傳。某地方不放衛星就被視為落後地區,該地方主管官員就要受到批評,誰願意戴落後帽子?於是各地方紛紛效仿,浮誇風愈演愈烈……

張東奎把收音機的音量關小,自言自語道:“瘋狂了。什麼樓上樓下電燈電話,跑步進入共產主義?農村已經餓死人了都無人上報。只宣傳好的,不宣傳壞的。真擔心有一天,社會要崩潰。”張英華聽張東奎發牢騷,連忙阻止:“你說這些可是反動話,不談這些,到此為止,咱們談些別的。”張東奎就問:“老上級,我有些事情不明。四六年底,你奉命投向國民黨,到四九年四月份率部來歸,前後有近三年時間,其間為黨幹過多少事,難道國民黨特務一點未察覺嗎?那段時間可是國民黨反動派最瘋狂的時候。”回首往事,張英華在老戰友張益強面前娓娓道來:“‘淮陽縱隊’從宿北顏集公開通電,投向國民黨,國民黨保密局即派特務進入我部,但事情很多湊巧,高天華這個人你知道嗎?”張東奎問:“是不是抗戰時從我方叛逃的那個高科長高天華?”張東奎問完。老上級接著說:“對,就是那個人。此人後來成了保密局的特務,正是他要抓你的,你跑了,敵人才罷休。這個特務的上司是我在徐州讀書時同班的一個女同學。巧就巧在這裡,如果換別的特務,我們遇到的困難還大些。我利用高天華的上司和我曾經是同學這層關係,巧妙周旋,其間雖發生一些危險,終究沒出現大事。後來,國民黨保密局又先後派出不少特務進入我部。但國民黨的政權已日薄西山了,全國的國民黨主力軍相繼被殲滅、打垮,兵源緊張,他們就拉攏利用我的這支部隊。特務雖然對我們監視很緊,但我們仍與上級黨委保持聯絡,且不斷發展壯大,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部隊中的地下黨組織相當好,無一人叛變投敵,內部保壘敵人無法攻破。這個是我們堅持到最後的根本原因。”

張東奎又問:“你犯錯誤,聽說是因為沒有按計劃起義?”張東奎的提問觸及到張英華的神經敏感處。他沉默了一會兒說:“這是我一生中難以擺脫的陰影,一失足成千古恨。當時我部奉國民*防部命令拱衛南京,南京是國民黨蔣介石的首府,駐紮大批軍警、憲特。長江以南也沒有我軍活動和接應,我感到孤軍起義十分困難,我害怕我這隻部隊被國民黨反動派聯合絞殺、消滅,當然這是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