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些新從吐谷渾招募的新兵們已經殺紅了眼,聽到了鳴金聲竟然沒有人撤退,現在這些彪悍的吐谷渾健兒已經殺紅了眼,他們心裡只有一個念頭,攻破城池,為死去的兄弟報仇。
赫連鐸氣急敗壞的指著這些新兵蛋子破口大罵,但根本無濟於事,殺紅了眼計程車兵根本對他這個統領的命令置若罔聞。鳴金和旗語根本不起效果。
直到地平線上出現了黑壓壓的大隊騎兵的時候,這些攻城的兵丁這才反應過來,隨即放棄攻城,準備應付眼前的危機。
可他們見機的太晚了,沙陀的騎兵在唐末是最強悍的騎兵隊,而李嗣源麾下的騎兵正是沙陀騎兵中精銳中的精銳。還沒等他們做好部署,遮天蔽日的箭雨就鋪天蓋地的傾瀉而下,如果是正規的官軍的話,應該還不會有太大傷亡,畢竟弓箭仰射的覆蓋打擊威力較小,如果是全副武裝的官軍的話不會出現太大傷亡,即便被射中,這種仰射的箭矢也穿不透防護效能良好的盔甲。
可這些人都是赫連鐸在吐谷渾倡促之間招募的,別說盔甲了,很多人都是穿著五花八門的服裝,有的連武器都是鏽跡斑斑,沒辦法,在連年征戰的年月,兵器可是十分昂貴的東西,不是什麼人都能買得起的,主要是鐵比較貴。就連一口普通的鐵鍋都能賣到五兩銀子,要可知當時的銀子一兩銀子可以買米二十石,唐朝的一石為現在的五十九公斤左右,也就是一兩銀子可以買一千多斤米,而買一口鍋卻要五兩銀子,也就是說一口鍋的價錢能夠買六千斤大米,由此可見當時的鐵器是多麼的昂貴。
朱溫在亳州自己建立了鋼鐵廠,亳州也有幾個不算很大的鐵礦,朱溫更有先進的鍊鐵技術,朱溫已經開始用焦炭煉製鋼鐵了,說以朱溫的鋼鐵廠出品的農具、廚具、兵器都是市面上的搶手貨,是以這些年朱溫賺了個盆滿缽滿,連年征戰也從來沒有過資金上的缺口。
可赫連鐸就沒有你怎麼厲害了,雖然他也是一方軍閥藩鎮,但他是吐谷渾的酋長出身,很顯然沒有什麼技術性的東西,就算給他鐵礦估計他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更不用說自己組織人手煉製鋼鐵了。
在那個時代,鹽鐵都是朝廷壟斷的行業,也就是說鹽鐵這種生意都是官府做的,嚴謹私人買賣,國家的財政主要稅收就是來自於鹽鐵,可以說掌握了鹽鐵就是掌握了朝廷的經濟命脈。
王重榮有兩處鹽池,所以河中的經濟力量十分雄厚,國家的財政管理人員被稱為鹽鐵使,可見鹽鐵在國家收入中佔據的比重。
正因為如此,才造成了鐵器價格的居高不下,也正因為如此,才讓朱溫發了一筆大財。
不過像赫連鐸這種外族的藩鎮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兵器大多都是朝廷配備的,自己根本沒有兵甲製造的技術和能力,所以他在失去雲州以後,雖然招募了數萬兵丁,可根本沒有什麼武器。現在風雨飄搖的李唐王朝的財政本身就捉襟見肘,能夠把禁軍的兵器鎧甲配備齊全就已經不錯了,哪裡還有錢幫赫連鐸這個倒黴蛋配備兵器鎧甲?
所以赫連鐸的隊伍就連弓箭大都只是竹箭,連鐵箭頭都沒有♀種情況下跟李克用的精銳騎兵打仗,不敗才怪呢!
李嗣源的一萬多騎兵一邊快速衝刺,一邊放箭進行火力壓制,搞的赫連鐸十分被動,眼看著自己新招募的軍隊被打的抬不起頭來,死傷累累,要說不心疼那是假的局轉變的太快了,本來還是自己五六萬人圍著人家不足千人的守城隊伍打,現在自己的五六萬人竟然面對一萬多騎兵被打的無還手之力,怎麼能不讓赫連鐸鬱悶萬分?
這些新招募計程車兵一路東進勢如破竹,根本沒有打過硬仗,剛才的攻城戰雖然激烈,但畢竟兵力懸殊,就算是守軍再能打,城破也是板上釘釘的事可現在他們面對的可是一萬五千精銳的鐵騎,戰鬥力十分強悍,他們根本沒有任何還擊的餘地,他們十分清楚,如果讓他們衝過來的話,將更會是他們的災難。
一萬多的騎兵衝鋒所帶來的威力可不是開玩笑的,就算是你人再多,都無濟於事。因為赫連鐸的軍隊只有一萬騎兵,其餘的都是步兵,真打起來勝負難料。但從氣勢上來說,赫連鐸已經輸了。
就在這時,李存審帶著八千刀盾手從另一個方向攻了過來,雖然是步兵,可他們閃亮的盔甲和亮麗的長刀,還有那堅實的盾牌都讓人心裡發憷。
赫連鐸長嘆一聲,帶著一萬騎兵直接撤退,至於那四萬多的步兵的生死,已經不是他所能考慮的範圍了。
這一戰李嗣源大獲全勝,原本李嗣源安排的兩路伏兵甚至還沒有趕到,戰爭就已經勝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