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變為朋友,這就等於為自己的未來添了一條路。因此,那些固執的“窮忙族”,不要總是“一根筋”扯不斷,不要抓住一點不放,除非你想繼續“窮忙”。做事時考慮事情要全面,不能把事做得太絕。就像一個善於棋道的棋手一樣,當你走出第一步棋之後,還要想到第二步、第三步如何走。
商鞅當初打算在秦國實行新法,為了證明他說話算話,便在國都咸陽的南門立了一根三丈長的木杆,說,誰能將這根木頭搬到北門去,便賞他十金,事小而賞重,老百姓都覺得很奇怪,誰也沒有幹。商鞅又宣佈:“能搬到北門去的,賞五十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有一中年漢子抱著試試看的心情給搬了過去,商鞅立即給了他五十金。自此商鞅取得了百姓的信任與支援。然後他便頒佈了變法的命令。
但是新法在最初執行時並不那麼順利。反對者數以千計,尤其是高官顯貴們,就連太子也不以為然,一再犯法。商鞅於是決定拿太子開刀,堅持要把太子繩之以法。當時有人勸說他不要得罪太子,可是他卻說:“變法的法令之所以不能貫徹執行,是由於上層有人故意反抗。”但太子終究是國君的接班人,是不能施刑的,於是商鞅便拿太子的老師公子虔當替罪羊,被割掉了鼻子。當時商鞅深得秦孝公的寵信,權勢極盛,太子拿他也無可奈何。
商鞅變法果然收到了成效,僅僅十幾年的時間,便使秦國的國力一躍而成為七雄之首。
可是,正當秦國興盛之時,秦孝公死了,太子秦惠文王繼位,商鞅一下子便失去了靠山。惠文王一上臺,他的老師——那個被割掉了鼻子的公子虔便出面告發,說商鞅想要謀反,惠文王下了逮捕令,商鞅匆匆忙忙逃離咸陽,當他來到潼關附近想要投宿時,旅店的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鞅,拒絕收留他,說道:“根據商君的法令,留宿沒有證件的客人是要進監獄的!”
商鞅這才知道什麼是作法自斃,不久被車裂,家人也被滅族。
作為一個改革家,商鞅在政治上是成功者,秦國因其新法而強大。但他做人卻缺少變通,以至於最終丟了性命。
生活中有許多棘手的事情,有時候會讓人找不到一點頭緒,因而會出現“窮忙”的現象,但是要相信一句話,世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關鍵是要及時轉變思路,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有時候只要換一種思路,換一個角度,就能把看來棘手的事情圓滿解決。
曲子是同一個,在於你怎麼彈!項羽鉅鹿之戰,破釜沉舟;韓信井陘之戰,背水列陣置之死地而後生,結果都大獲全勝。但是諸葛亮派馬謖去鎮守軍事重地街亭,馬謖也學置之死地,結果就真死了。成也兵書,敗也兵書!所以說,關鍵是靈活變通。
經驗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常常以過去的成敗來看將來的機會。但是,經驗常常限制了我們的頭腦,使我們看不到新東西,創造不出新方法。
作為“窮忙族”更是這樣,如果你總是依賴經驗,你就耽誤了你自己。所以,不要總固執地因循守舊,要敢於變換過去的做法。
現實生活中,不管處理任何事情,都要靈活應變。此招不行,趕快換招,否則即使你忙得斷了氣,恐怕也難達到目的。
靈活變通是改變“窮忙”命運的根本,也是一種大智慧。善於變通者一生順達,不會變通者只能四處碰壁。遇到問題時,不要頑固執著地對待,必須保持必要的靈活性。當外界情況發生變化的時候,一定要進行適當的調整,以掌握多變局勢,靈活應付變化,這樣方可與時俱進,取得成功。
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古人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意思是說良藥多數是帶苦味的,但卻有利於治病;而真心話說的時候不一定好聽,但對你卻很有幫助。可是道理往往都是說出來容易做起來難,現實生活中,就有很多人不願意聽別人的意見,總喜歡一意孤行,結果走進了“窮忙”的生活。
世界著名藝術大師達?芬奇說:“應當耐心聽取他人的意見,認真考慮他說的是否有理。如果他有理,你就加以採納;如果他說的沒道理,你裝作沒聽見。若他是一個你所敬重的人,那麼可以透過討論,提出他不正確的地方。”的確,一個人的知識、見識、眼界、思考的深度和廣度,甚至記憶,常常都是有侷限性的,所以不聽取他人的建議往往會釀成大錯。
近些年的炒股風越刮越猛,有些“窮忙族”就迷上“它”,並深深地“愛上了它”,不聽任何親戚朋友的勸告,茶不思,飯不想,惟獨愛它一個。可悲的是,這些“窮忙族”的份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