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3 / 4)

位的時間長。

日本的情形也與此相同。雖然那時齊明天皇的治世,大化革新以來,實際當政的是中大兄皇子。在此之前,日本也有過聖德太子不就皇位而掌控政權的先例。

在大唐,比起皇帝高宗,皇后武則天已是實質上的執政者。

唐率領大軍,與新羅聯手攻打過來時,百濟立即陷入極大混亂。

“唐為何攻打我百濟?”百濟國王扶余義慈只會驚慌失措。

十餘年前,太宗遠征高句麗的藉口是,新羅有意向唐入貢,卻為北部大國阻礙;太宗出兵時,百濟除派兵協助之外,並以充當嚮導等事表示效勞。雖然實際上唐由於攻不下遼東而退兵,百濟真正效勞的機會並不多,但百濟認為自己對唐已有所貢獻。

百濟也曾經派遣過使者至唐。但由於百濟後來以壓迫東部鄰國新羅為國家目標,與高句麗的關係因而好轉。百濟若想攻進新羅領土,搶佔城村,非得到北部大國的預設不可。

百濟過去之所以致力於與唐建立友好關係,乃是對付高句麗政策中的一環。如今與高句麗的關係既已轉好,自然再也不必致力於對唐外交了。兩國之間的關係於是急速冷卻。反觀新羅,卻在這個期間展開強力的對唐外交。由於受到百濟壓迫,這對新羅來說可是切身問題。

百濟為強化對新羅的立場,也向日本頻頻示好,並且派遣國王義慈之子扶余豐璋到日本,日本把這位王子當做人質看待。

新羅對於外交更可謂傾力而為。攝政時代的武烈王金春秋,即親自渡海前往日本,解說新羅的立場;此外,他更親自朝唐,控訴百濟之非。回到新羅後,他又派遣他的兒子朝唐。或許是這般熱心的外交感動了唐——不,感動了武則天,唐因而決定遠征百濟。

“希望就共同作戰事宜有所商討,請即派來數位將軍磋商。”

唐派使者前來通知決定派遣遠征軍之事,並且如此告知時,武烈王拼命壓抑,不使喜色浮到臉上。

我成功了!——他真想像小孩一般大聲喊叫出來。他的努力總算開花結果了。

分別訪問過日本和唐的他,最後決定向唐一面倒。國策既然決定,態度絕不能模稜兩可。雖然這還是真德女王的時代,他卻說服女王,將服制仿效唐朝。時而來訪的唐朝使者,目睹新羅宮廷一概採用唐之服制,因而心生好感——他的勝利是建立在諸如此類極為入微的努力上的。

唐朝軍隊由山東半島越海攻進百濟。百濟企圖在熊津江口抵擋唐軍,被擊破。此次淺灘作戰,使百濟軍折兵數千。

蘇定方率領的唐軍,也開往百濟國都俱拔城。耄耋之齡的百濟國王扶余義慈,實在欠缺處理艱困時局的能力。

“請不要在家臣面前露出慌張的神態,快鎮定下來。”次子扶余泰如此提醒父親。國王在部下面前驚慌失措,自然會影響士氣。

“父王不如暫時到北方避難吧!”太子扶余隆道。

“你會跟著我來嗎?”國王露出不安表情說。

“是的,兒臣自然奉陪。”國王和太子離開國都,至北境避難。

“來!我們拼死守住自己的國土吧!百濟勇士們!要死守俱拔城,唐軍遲早會撤退的。十五年前,唐曾以大軍攻打高句麗,但由於高句麗死守安市城,唐軍最後終於退兵。我們百濟勇士豈會輸給高句麗?”

朝鮮半島戰雲密佈(3)

扶余泰如此激勵國民和軍隊。

高句麗是一個鮮明的例子。遠征軍在糧食上總會有困難,時間拖得越長,對守軍就越有利。倘若百濟全國人民團結一致,死守俱拔城,唐軍說不定會放棄圍城而退兵。

然而被重重包圍的俱拔城,內部居然發生分裂現象。太子之子扶余文思留在都城,他的父親和祖父卻已離開都城避難外地。

國王和太子丟下國都和我們國民,跑掉了!——人們的心裡,難免會有這個想法。

這個國都,現在由扶余文思的叔叔扶余泰,以實際的領袖的身份指揮軍民。

倘若能使唐軍撤退,以後的情形又將如何呢?文思的父親隆要維持太子之位,一定不可能,丟棄國都和國民的祖父,應該再也不能以百濟國王身份君臨百濟才對;叔叔泰將成為國王是必然的趨勢。也就是說,不論守城成功與否,扶余文思必定成為落敗者。一樣是落敗,倒不如向唐投降更為安全。

叔叔一旦成為國王,有父子關係的前國王大不了被幽禁,文思父子卻有性命之憂;反之主動向唐投降定然不至於被殺。身為王孫的扶余文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