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仗後,日本完全喪失了在朝鮮半島的橋頭堡,更由於接收許多來自百濟的亡命者,日本與唐的關係,當然亦日趨惡化。與之相反,唐因這次戰勝而得到巨大的收穫。由於百濟滅亡,高句麗已完全孤立;而且高句麗由於內部分裂,與唐的作戰再也振不起士氣。
白村江之役五年後,唐終於成功地併吞高句麗。朝鮮半島北半部成為唐的版圖,南半部則為親唐而統一的新羅,再也不存在其他不友好勢力了。也就是說,太宗未能完成的功業,終於在高宗時代實現。
戰爭必須以人和為重——這是此役給予我們的教訓。瀕臨亡國邊緣的百濟和高句麗,內部的爭執一直不曾間斷。
“卿由海東奏報前來之事,皆合乎時宜,而且文章甚為流暢。卿以武人而有此才華,實在值得嘉許。”高宗對凱歸長安的劉仁願如此嘉許時,後者答奏:“那都是出自劉仁軌的手筆,微臣根本無此才華。”
於百濟作戰期間,唐軍首腦何等彼此配合,由此可見一斑。
由於周留城淪陷,在百濟的反唐活動,只剩以遲受信為首據守任存城的少數人。劉仁軌起用百濟降將黑齒常之攻打任存城,將之攻陷。遲受信拋棄家族,逃至高句麗,百濟因而完全平定。
唐為紀念這次的勝利,建立了“大唐平百濟塔”,這座塔現在還殘存於忠清南道的扶余。
狄仁傑出場(1)
從後門出入的人,也可解釋為“自己人”。由於不是正式官吏,發言可以相當自由,這一點,對負責鑑定的人而言,非常好辦事。擔負下一個時代大任的人,於是陸續從此門學士中產生。
老將李�遠征高句麗,於建立平定大功的翌年——總章二年(元六六九年),以八十歲(一說為八十六歲)高齡去世。
後世史家責難李�的人甚多。責難的理由在於,高宗欲立武則天為皇后時,他以不便插嘴皇帝家務事為藉口,未表示反對。其實,李�只是說了該說的話。對現代人而言,娶自己喜歡的女性為妻子,甚至不是家庭問題,而是個人問題,根本沒有別人置喙的餘地。
總之,大唐帝國的柱石李�死了,元勳雲集的時代即將成為過去。然而,代之而起的新人才在哪裡呢?
元勳階層已然特權階級化,開始出現腐敗的現象。
“對國家有用的人才必須從別處尋覓。那些人的家系中,好像沒有什麼好人才。”皇后武則天如此告訴丈夫高宗。
“朕有此同感。”
“臣妾說的沒錯吧?”武則天再度追問道。
包括你在內——武則天真想說出這句話,不過還是壓抑住了。
“維持現狀是不行的。”這話已成為武則天的口頭禪。每次聽到她說這句話時,高宗都露出訝異的神情;實際上,高宗並不能真正明白她這句話的意思。
武則天進入太宗後宮時是十四歲,在此之前,她是在庶民區長大的。
依據記錄,武則天的父親是李淵於太原舉兵時期的家臣。以三萬兵馬由太原出發的李淵軍隊,進入長安時已膨脹為二十萬。就算武則天的父親是太原以來的舊部屬,但畢竟只是三萬人中之一,其名甚至從不曾在主要將士名單中出現過。
這個時代的記錄,被一個叫許敬宗的人篡改了許多。遠征高句麗時,唐將之一的龐孝泰,打的盡是敗仗,卻于歸國後帶著鉅款拜訪負責記錄的許敬宗,私下要求道:“請筆下留情。”
許敬宗點了對方帶來的款項數目後,莞爾一笑道:“你放心吧!我自會有所斟酌。”
結果,龐孝泰在紀錄上被描寫成戰功赫赫的猛將。
這個許敬宗,正是對武則天以阿諛奉承為能事的一群人中的一個。
武則天的父親當然也被記述得甚為體面。不過,這靠的不是金錢,而是權力。
武則天並不是大家閨秀,她是居陋巷、和鄰近孩子們一起玩耍長大的。她經常隨便出入朋友家的廚房,也在院子裡跑來跑去。當時的上流階層女性,自幼就被隔離,除了自己的父親和兄弟以外,別的男性一概沒有見面的機會,武則天卻經常與男孩子一起玩耍。
進入宮廷後,她開始有機會見到皇族和重臣子弟。但她心裡經常想的是:街上的男子,遠比這些人有氣魄。
她甚至有了這樣的疑問:讓這些人負責國家的將來,不會有問題嗎?
唐皇室乃北周八柱國之一,因而對貴族社會的慣例習以為常。不但爵位應該世襲,連官職也必須如此——這是他們牢不可破的觀念。李�、蘇定方以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