埂!�
牛金星穩坐不驚,說:“眾臣主張急進,無非是望皇上早定天下,早登大寶,且自出兵以來,諸事順利,眼下三晉望風披靡,這寧武一破,還怕大同、宣府不傳檄而定嗎,皇上何出此言?”
李自成說:“丞相不知,這寧武城才五千兵馬,可為了拿下此城,我軍竟折損上萬精兵,若照此下去,能拚到北京嗎?”
牛金星聞言似是吃了一驚,說:“是嗎?”
李自成說:“丞相不信,只須去營中一看便知,死者雖已掩埋,但傷者壘壘,正待安頓呢。”
第53節:5 變數(3)
牛金星沉吟半晌,字斟句酌地說:“有道是兵無常勝,水無常形,周遇吉雖兇,畢竟敗了,崇禎手上,能有幾個周遇吉呢?若有也不會到今天了。再說,事已至此,已成羝羊觸藩之勢,古人云:羝羊觸藩贏其角,因此我軍正宜乘勝猛進,又豈能半途而廢呢?若中途撤軍,縱不被人看笑話,也不該示弱於人呀,依臣看,示弱於人,被人輕看,他們若起兵追來,反而不美。”
李自成說:“丞相所言朕也想到了,所以,朕一直在考慮,此番失利,是否失於選將。”
牛金星一聽“失於選將”四字,不由吃了一驚,眼睛瞪得大大的,生恐自己聽錯了,忙倒一句道:“這麼說,皇上打算另選賢能?”
李自成冷冷地說:“是的,多年征戰,朕看他也銳氣銷磨,手上功夫反不如嘴上了,寧武一戰,竟拿一萬拚五千,打這樣的濫仗,太讓朕失望了,如此下去,何日才能打到北京城?”
寧武一戰,雖代價高昂,但畢竟攻克了,且對大同、宣府震動很大,所以,這於指揮官劉宗敏,應是功過兩抵,眼下皇上這口氣,卻是毫無功勞可言。牛金星想,醉翁之意不在酒,皇上對身邊人已生疑忌之心了,何況劉宗敏毫不知機,韜晦之計,就教與他也學不會,古往今來,但凡是開國之君,一旦有了這念想,患難可共,富貴必不可共,將來還不知會演變出什麼血淋淋的故事。牛金星想到這些,立刻有了自己的利害權衡,他雖與劉宗敏關係密切,但這是以鞏固自己地位為前提的,他可不想為了劉宗敏而犧牲自己,想到此,他不由把位子移近皇上,又壓低聲音說:
“臣以為寧武之戰,不在敵之猖狂,而在舉措失當,大將軍以百戰奇勳,打出這樣的濫仗,實在不可思議,若究其根源,在輕敵,在狂傲,狂傲既是兵家之大忌,更是人臣之大忌,皇上若不及時予以裁抑,一旦尾大不掉之勢釀成,誠恐為後日之大患。”
李自成儘管肚子裡墨水不多,但牛金星這一番話還是一下就聽懂了,他一拍大腿說:“是嘛,原來你也有此看法,此人平日還算謙虛謹慎,但不知為什麼,近來卻越來越驕傲了,不但目中無人,且目中無朕,這麼下去,如何得了?”
牛金星說:“皇上聖明,此事其實橫梗於臣胸中久矣,只是其中窒礙甚多,萬難啟齒,今日皇上既然說起,臣正好一傾積愫。”
李自成原以為牛金星和劉宗敏關係密切,所以只想探探他的口風,眼下一聽這口氣,不由說:“原來你早有此心,何不早說?”
牛金星於是說:“大將軍自恃功高,無人臣之禮,這已非一日了,皇上為大局著想,處處隱忍不言,但他卻不知進退,反以皇上的寬容為懦怯,眼看天下平定在即,大將軍若仍不顧君臣名份,一如既往,這又成何體統?”
李自成聽牛金星如此一說,決心更大了,說:“此人粗疏,已成積習,年初朕遣將出師時,便想不用他,無奈一時找不出可替代的人,這回可要痛下決心。”
牛金星一聽“痛下決心”四字,心頭肉一抖,不由說:“皇上決心整肅朝綱,這是好事——不過”
李自成睜一隻獨眼,緊緊地盯著牛金星,說:“不過什麼?你快說。”
牛金星湊得更近了,聲音更低了,說:“皇上可曾想過,劉大將軍這等人物,雖不是張獻忠,也不是羅汝才,但以他的身份與地位,卻也關係重大,所謂不能用之,必先除之。可是,大敵當前,皇上能殺大將嗎?”
牛金星一言出口,李自成不由大吃一驚——自造反以來,腦袋常提在自己手中,你不殺人人要殺你,哪天過的不是刀頭舔血的日子?自相殘殺是常有的事。崇禎十一年兵敗潼關,自己匹馬往投張獻忠,從種種跡象看,張獻忠當時已動了殺心,若不是自己警覺,險些就死於張獻忠之手;世事輪迴,冤冤相報,兩年前,張獻忠也窮蹙來投,自己也曾設下鴻門宴,若不是羅汝才相勸,張獻忠也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