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聞言,不由微微發笑——在努爾哈赤或皇太極時代,雖說國勢方張,畢竟偏居一隅,無法與堂堂中華比,所以,不論是努爾哈赤或皇太極,劃黃河以北歸我有,能恢復昔日大金國的版圖,便是他們的最高目標,而統一全國,這是他們當時不敢想的事。所以,努爾哈赤就是以七大恨興師反明,也不敢提出滅明的口號;而皇太極幾次與明朝談和,幾次稱帝又取消帝號,就是四次伐明,深入內地,每次都只是大掠而歸,不敢佔一城一地,作久留的打算,這不是說努爾哈赤與皇太極沒有天下之志,而是限於力量,審時度勢,只能如此,阿濟格受父兄的影響很深,所以也只想乘機撈一把。多爾袞想,眼看朱明子孫守不住江山了,我大清雄峙關外,修心煉膽,到這個時候了,若還只為撈一把,不也錯用心思了?猛虎在山,伺機一攫,奪取天下,正其時也,十二哥真是見識短淺,應該慢慢引導他,眼下卻不便往深處說,於是說:
“十二哥的勇氣,小弟自是佩服,不過,我們不妨還是看高些、看遠些,先不忙下結論,眼下我準備去拜會一個能人,你們來了,正好一道走。”
阿濟格不覺有些掃興,說:“哪個能人,喚進宮來便是,還值得你這個攝政王去三顧茅廬?”
多爾袞覺得這個比喻歪打正著,忙說:“好一個三顧茅廬,我就做一回屈尊求教的劉皇叔,你們二位就做關公和張飛如何。”
多鐸一聽,立刻猜到了,忙說:“你是要去看洪承疇?”
多爾袞覺得這個十五弟心細,忙笑著點頭說:“正是此人,他以前任明朝的三邊總督,流寇的闖王高迎祥就敗在他手上,我們若想了解流寇的真相,他不是一本現成的書嗎?這以前先帝說過,他還是我們入關的嚮導,所以,我們對他要客氣一些,可不能呼來喚去的。”
阿濟格見十四弟這麼看重洪承疇,心裡很不以為然,說:“洪承疇一身軟骨頭,哪能比諸葛,我瞧他不順眼,不去。”
多爾袞知道阿濟格不習慣和漢臣打交道,勉強他去了也坐不住,於是說:“好,好,好,既然如此,也不相強。”
當下阿濟格回府,多爾袞和多鐸卻去了洪府。
多爾袞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豪格一擼到底,終於消除了後顧之憂,身為局外人的洪承疇,冷眼旁觀,不得不承認多爾袞身手不凡,看來,皇太極之後,大清國後繼有人。中原國亂民愁,不正是雄踞一隅的滿人千載難逢的機會嗎,看來,他們就要問鼎中原了,處此情形之下,自己還能置身事外嗎?
第83節:7 決計南征(3)
每想到此,他的心不由惴惴然。
昨晚,他又夢見了崇禎皇帝,夢見了家中的老母妻兒,崇禎正為殉國的他設壇招魂,老母正率全家在他的靈前哭奠,他自己不由也哭醒了,翻身坐起,面目全非——當那條又粗又大的辮子從肩上滑到胸前時,他一下呆住了。
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天南無雁飛。
這是宋徽宗被俘後,被金兵押向五國城的途中之作。大清不是也一度名“金國”嗎,他們可同是女真人啊。這以前,在漢人史料記載中,女真人是一個毫無禮義的野蠻民族,他們“父死,則妻其母;兄死,則妻其嫂;叔伯死,則侄亦如此,無論貴賤,人有數妻。”
可就是這個不要五倫三黨的野蠻民族,卻能憑藉著強大的武力,大舉南侵。以無道攻有道,鐵蹄所至,玉石俱焚。文明開化的華夏,飽受野蠻的蹂躪,觸目中原,狼煙四起,徽、欽二帝被俘,押向邊遠的荒城,隨同二帝被俘的數十萬百姓,男的十成死了四成,婦女十成僅剩三成,女的被迫作妾,男的被迫為奴,也不管什麼王子龍孫,衣冠仕族,統統一視同仁,每人一月才支稗子五斗,自己舂而食,一年才得支麻五把,自己編而衣,奴隸的生活之慘,不是一個親身經歷的人能想像的。
眼下,他洪承疇也成為後金人的俘虜了,這可是天意啊!
洪承疇是福建南安人,一介寒士,世代書香。那一回,他應鄉試於省城,於旅途得識富商沈百五,交談中,沈百五十分佩服洪的學識和抱負,見他家世貧寒,乃聘他的父親為西席,讓洪承疇得隨父寄寓沈家,免凍餒之苦,洪得其資助,下簾苦讀,待赴京會試,終於一舉及第。
這以後宦海浮沉,士途蹲蹬,他一步步做到了封疆大吏。這時,國運衰頹,流寇為患,他以書生而總綰西北兵符,與流寇周旋,以知兵而名聞朝野。就在他生俘流寇的闖王高迎祥,於潼關大敗李自